約翰·伯格(John Berger, 1926- ),小說傢,畫傢,藝術史傢。1926年齣生於倫敦。1946年從軍隊退役後進入Cen tral School of Art和Chelsea School of Art in London學習。1948至1955年以教授繪畫為業,曾舉辦個人畫展。 1952年,開始為倫敦的New States man雜誌撰稿,迅速成為英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傢。此後他更有多部藝術專著和小說問世。最近30年,伯格生活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一個法國小村莊中,山民傳統的生活方式令他著迷,並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在西方,約翰·伯格被認為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藝評傢、作傢和公共知識分子。《每日電訊報》問:“今日,還有誰能如約翰·伯格一般,這樣深刻地改變瞭我們看待藝術,看待藝術與時間、與景觀、與社會生活呢?”
當代最有影響力的作傢、藝評傢、公共知識分子約翰·伯格的自傳性小說;一部記憶之書、死亡之書、愛之書、成長之書,一部深沉無悔的告解。
沒人能比死人更懂得咀嚼活著的滋味。
在裏斯本,約翰遇見自己的母親,坐在一個公園長椅上,衝他綻齣學生般的天真笑容。她已經死去十五年瞭。
在剋拉科夫的集市,他認齣瞭肯,他的“嚮導”,他少年時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們上次相遇,肯六十五歲,而那是四十年前的事情。
如何計量,進入我們人生的,究竟有多少生命?
這本書領我們在生者與死者的相遇中穿越歐洲:從裏斯本,到日內瓦,到剋拉科夫,還有伊斯靈頓、馬德裏、波蘭……
那些看似獨立的故事,暗自勾連;那些難以安頓的靈魂,終於找到歸屬之所;那些感性可觸的記憶,刺痛瞭現在。
發表於2025-02-07
我們在此相遇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文/嚴傑夫 “我去過很多地方。我活過一些年頭。……所有這些地方,都曾為其他旅行者探訪過。”英國作傢約翰•伯格在《約定》這部文集的開頭寫道。伯格的這句話讓我想起美國怪纔導演蒂姆•波頓的電影《大魚》。 在那部影片中,瀕死的父親給兒子講述自己一生的奇特曆險,那...
評分閱讀不是為瞭獲取知識,而是為瞭享樂,為瞭從書中辨認齣某種擊中內心深處的東西。 約翰·伯格的《我們在此相遇》,讓我同時收獲瞭知識與共情。導讀部分是梁文道關於約翰·伯格的訪談。他稱約翰伯格是“西方左翼浪漫精神”的真正傳人,於是,下意識,也把他和政治掛上瞭鈎。但整...
評分我們在一些平庸繁雜的時刻永遠值得慶幸的一點就是,你總會遭遇到改變周遭世界顔色和形狀的意圖,哪怕這種意圖絲毫不在乎曆史,生死,時空的種種規約我們的界限。這種迷人的經驗終於使得我長久以往不安的想象得以閤法化瞭。雖然伯格令我意識到,他更早的站在瞭將記憶推及至無與...
評分在看這本書以前看過伯格的《觀看之道》,但遠沒有這本書那麼驚艷,也許半自傳體的體裁因為記憶、因為情感而顯得厚重。 “裏斯本是座忍耐之城,是一堆無法迴答的問題和一堆昵稱。”在他筆下,死去的母親與裏斯本交替齣現,這座城市成瞭記憶的符號;在剋拉科夫,他認齣...
評分地誌學書寫與記憶術 ——梁文道談約翰•伯格之二 編 者:談一談您讀完《我們在此相遇》的感受吧。 梁文道:首先,伯格是一個很好的作傢。今天大傢對他的認識是藝術評論傢,其實他寫小說的曆史比他寫藝術評論還早,做文學創作的經曆非常非常老。他從開始就是一個時事評...
圖書標籤: 約翰·伯格 小說 我們在此相遇 英國 外國文學 英國文學 文學 JohnBerger
越往後越矯情,這也叫像看不見的城市一樣美?說這話的人沒讀過看不見的城市吧。
評分這本書我看得很慢,有些比喻得停下來想一想。應該是不大好翻譯的一類,有的地方翻譯腔重得受不瞭。整體來說是有內容和思想的書,看完瞭覺得腦中紛繁復雜,卻無話可說。
評分很多閃光的句子和意象,沒想到約翰·伯格的小說也寫得如此深情。
評分梁文道在附錄裏對這本書把握的很到位,伯格因為擅長評論,所以對語言有一種極為純屬的把握功力,他的夢幻顯得非常到位,但整個小說卻缺乏一個更深層次的貫通,缺乏卡爾維諾的核心和本雅明的準確,大多數時候他太模棱兩可,玄想與哲思敗壞瞭這本書,而且這指嚮的是一個閉閤而非一個開放的圓,他在兩個方麵分彆遜於本雅明和卡爾維諾。然而確實是美的,對城市清清淡淡的幾筆,城市被濃縮成一種特質和符號,但是卻又充滿牽強,這已經是在閉著眼睛描述城市瞭,和卡爾維諾的那本差距很大。然而我還是喜歡他在細微之處透露齣來的很伯格的地方。恩,還是看他的評論舒服。
評分每齣現一個城市,每個城市都聯係一個人。我最喜歡在開篇寫的裏斯本,那個還保留著有軌電車的城市,那個覆滿瞭azulejosu瓷磚的城市,那個他用半自傳半虛構的方式描述他遇到自己已逝世的母親的城市。緊接就第二篇與博爾赫斯聯係起來的日內瓦。這本書想在數年後再讀一遍,大概會比現在讀更好
我們在此相遇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