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季米特里叶维奇·安德列耶夫(1915-1975)出生于农村,十五岁进斯维尔德洛夫工厂附校学习。当过电焊工、木工、司机。毕业于莫斯科电影制片厂附属演员学校,又曾在苏联国立电影学院学习。卫国战争中上前线作过战,并任战地记者。曾任《十月》、《莫斯科》等文艺杂志编委、莫斯科作协理事、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作协检委。
发表于2025-01-14
是非请人们评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西方现当代文学 是非请人们评说 我的记忆,我的书 孔夫子五毛 二 【盗火06:苏俄】
本作品通过将军的女儿热妮亚和建筑工人阿廖沙之间的曲折爱情故事,反映出六十年代苏联的社会风貌,揭露了诸如等级隔阂、特权、官僚习气等社会弊端。书中主要人物都是青年,他们的思想、心理和命运,在苏联青年一代中均有一定的代表性。
-------------------
安德列耶夫:《明朗的远方》、《青春激荡》
苏俄文坛有好几个安德列耶夫,最有名的是白银时代著名作家列昂尼德.安德列耶夫(1871~1919),代表作有《红笑》、《七个被绞死的人》,以及不久前出版的《撒旦日记》等等,这30年来出了不少列昂尼德.安德列耶夫的作品,影响不小。这里要说的是同姓的另一位安德列耶夫,苏联时期的亚力山大.安德列耶夫(1915~1975),文革前很受欢迎的儿童小说《明朗的远方》就是他的作品。文革后,他的两卷长篇小说《青春激荡》(上卷《是非请人们评说》,下卷《不会安静的人们》)不同寻常地打动了我,成为我挚爱的一部苏联小说。
这部《青春激荡》不是什么名著,安德列耶夫也不是一流作家,大概二三流都算不上,至今我还没见过苏联文学史书上提到过他和他的作品,甚至连权威的苏联文学辞典都没有收入,可见他的地位之低。综合中译本附的简单资料得知,安德列耶夫出生于农村,15岁时进入斯维尔德洛夫工厂附校学习,当过电焊工、木工、司机,毕业于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演员学校,曾在苏联国立电影学院学习,战争期间在前线作战并担任战地记者。1942年开始写作,作品多以青年工人题材为主。
《明朗的远方》发表于1950年,是一部青少年题材的中篇小说,曾获得儿童作品征文比赛一等奖,讲述30年代中期一群在工厂实习的少年如何学习技术取得进步的故事,小说写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工业企业的面貌,新一代工人团结互助、提携后进的劳动热情,党团组织在工厂的活动和领导作用,少年工人在一个大发展时代的豪迈情怀,以及少男少女朦胧的情感,此外还用抒情的笔调描写了美丽的自然景致。《明朗的远方》虽然是一部斯大林时代模式化的小说,倒也清新可读。
安德列耶夫还有一本早期小说《洪流》也有中译本(郝建衡、徐景南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讲述青年工人安东的恋爱纠葛,从内容到形式都很一般,乏善可陈。据说根据该书改变的电影《安东的爱情》曾经在我国放映过,五十年代的读者或许还有印象。
80年代初,苏联小说解禁,大部分不需内部发行了,各出版社争先恐后地出了一堆苏联当代小说,多数是小32开、每本二三百页、定价在一元左右的小册子。当时我对苏联小说已经不像早些年那样热衷,只是按个人口味随意挑了若干:《红莓 恋人曲》、《月蚀》、《未列入名册》、《悦耳的钟声》、《是非请人们评说》等,其中最喜欢的是田德里亚科夫的《月蚀》(王寿仁等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和安德列耶夫的《是非请人们评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特别是《是非请人们评说》尤其喜欢,翻来覆去读了好多遍,一直到今天依然放置在书橱的显眼处,时不时拿出来翻一翻。
《是非请人们评说》发表于1962年,描写60年代苏联青年工人和大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爱情婚姻生活,采用男女主人公阿廖沙和热妮亚交错自述的方式展开情节:复员军人阿廖沙偶遇女大学生、将军的女儿热妮亚,两人一见钟情。阿廖沙没有考上大学只好去当了建筑工人,并和热妮亚陷入热恋,热妮亚不顾母亲的反对毅然和阿廖沙结婚,住进了阿廖沙的工棚。婚后,热妮亚的激情渐渐冷却,厌倦了艰苦的生活而离开阿廖沙回到家里,后来热妮亚在父亲劝说下返回工地准备向阿廖沙认错,却发现工棚已不复存在,阿廖沙与伙伴们已经奔赴西伯利亚建设水电站去了。热妮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到自己是如此孤独,如此落寞”……
小说至此戛然而止,此后我一直惦记着阿廖沙和热妮亚以后的命运,盼望着下卷《没有安静的人们》的中译本早点问世,盼了好几年,下卷中译本才姗姗而来。1985年花城出版社把上下卷合为一册出版,更名为《青春激荡》。花城此举总算让该书完壁,功莫大焉。
《青春激荡》下卷接着讲述阿廖沙和热妮亚分别后各自的故事,阿廖沙和他的同伴们远赴西伯利亚,在安卡拉河畔修建水电站,克服了艰苦环境的挑战,投入充满青春激情的建设生活。热妮亚则回到学院学习,失去阿廖沙的生活显得百无聊赖。后来两人都遇到了新的追求者,他们的感情面临挑战。在西伯利亚,阿廖沙和随大学生建筑队而来的热妮亚重逢,两人对于今后的生活道路产生分歧,差一点分手,当然最后的结局是圆满的。由于人物情节设置的关系,下卷的故事不够集中,阿廖沙的部分太过丰满,热妮亚的部分尽显单调,两人的比重严重失衡,结局也设计得太匆忙,说服力不够。整体而言,下卷比上卷逊色很多。
当年就有人很诧异,我为什么会如此喜爱这样一本显然没有什么文学价值的通俗言情小说。其实我也不是很明白,一个人喜欢一本书,就是喜欢,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如今回想起来,大概有这样几点理由:1,在80年代之前,我读到的苏联小说大多是按照现实主义原则创作的,叙事方式按顺时针自然进展,很少玩形式花样。因此《青春激荡》采用的两个主人公用第一人称交错自述的叙事方式对我来说很有新奇感。2,女主角热妮亚靓丽、爽朗、有品味,而且敢作敢为,有魅力,很符合我想象中的完美女性形象(当年另一个让我心折的女性形象是《战争风云》里的娜塔丽)。3,整部小说故事的叙述很顺畅,好看,没有滞涩的感觉,文字也很漂亮。人物方面除热妮亚外,其他人物也个个不俗。4,上卷所展现的60年代莫斯科青年的生活方式对我很有吸引力,而下半部描绘的西伯利亚自然风光也很吸引人。5,第一版《是非请人们评说》的插图很不错,可惜花城第二版没有保留,不过花城版的封面设计非常别致,很有美感,让人过目难忘……总之,《青春激荡》是一本让我喜欢得没有道理的小说。
《青春激荡》里的一处细节值得提一下,花城版第31页有这样一段对话(热妮亚回到房间,他的同学瓦吉姆正在房间里看杂志):
“你在看什么?”
“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重大期待的时代》。”瓦吉姆把杂志合上,食指夹在书页中间,“空前的时代!”他赞叹着大声说,“一九二〇年的敖德萨;浑浑噩噩的市侩、古里古怪的浪漫派、作家、记者、狡猾的骗子。乱七八糟。有趣极了!一个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生活在那样的时代太快活了!可现在呢?......纪律,热妮亚,粗暴的呵斥,把人的个性都消灭了。每迈出一步之前我都得仔细听听是否有人会呵斥:‘站住!不行!别往那边去!’”
这里提到的帕乌斯托夫斯基《重大期待的时代》让我困扰了很多年,我是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忠实粉丝,此前,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只读过《金蔷薇》,80年代之后,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中译本陆续出版,可从来每见过这部描写1920年敖德萨生活的《重大期待的时代》,我一度还以为是他很少见的早期作品。一直到本世纪初,河北教育版的《一生的故事》出版,我才反应过来,原来所谓《重大期待的时代》就是《一生的故事》第四卷《怀着巨大希望的时期》,讲述帕乌斯托夫斯基1920年在敖德萨的经历,确实“有趣极了”。
(《明朗的远方》,樊立堂译,光明书局,1954
《青春激荡》,刘寰宇译,花城出版社,1985)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100689.shtml
三星半
评分本书确实算不上巨著,但对我的爱情观影响深远,初读本书时是在我的初中时代,我当时向往着平等与朴素的爱情,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与思考,我感觉爱情虽没有高低之分,绝对有等级与素养之差,是非还是请人们评说吧……怀念我的少年时代……
评分经典苏联爱情小说,男主人公是一个正气凛然的有志青年,我非常喜欢。前几个月豆瓣上还找不到这本书呢。这书的续集我根本买不到啊魂氮!
评分本书确实算不上巨著,但对我的爱情观影响深远,初读本书时是在我的初中时代,我当时向往着平等与朴素的爱情,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与思考,我感觉爱情虽没有高低之分,绝对有等级与素养之差,是非还是请人们评说吧……怀念我的少年时代……
评分三星半
是非请人们评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