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李庄

发现李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岱峻(陈代俊),祖籍四川资阳,定居成都。1982年大学毕业,执业媒体,已退休。早年从事文学创作,20世纪末起转入民国学术研究,著有《发现李庄》《消失的学术城》《李济传》《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风过华西坝:战时教会五大学纪》等。

出版者: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者:岱峻
出品人:
页数:285
译者:
出版时间:2009-4
价格:2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112806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民国 
  • 李庄 
  • 学术史 
  • 近代 
  • 中国 
  • 城市 
  • 梁思成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现李庄》讲述了:以翔实的资料、大量珍贵的图片,首次以图书的形式,全面介绍了“李庄”在抗战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人文景观。它不是一般地写一个地方,而是写一段历史,写一些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包括那些卓有学术贡献的学者、先生们;它是对中现当代学术史的一次追源溯流的追问和展示,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相当水准的史料价值。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九一八事件后,以中研院最高学术机构为主的学术团体,以“所”为建制,陆续迁徙。抗战期间,外省籍人士迁川七百余万,就李庄,最盛时达一万两千人,就人口而言决不在多,却有着海内外各领域之精英者云集。那时候的李庄大大小的宫观庙宇,会馆祠堂,乃至民家小院,四散分布着中...  

评分

已经记不得从什么时候知道李庄了,但是一提到李庄,就感觉特别亲切,这么一个长江边的小镇,竟然在抗日战火中,庇护了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国营造学社、中央博物馆等等中国顶级的科研机构,使得李庄和重庆、成都、昆明并列成为战时中国四大文化中心之一。这不能不承认...  

评分

文/吴情 说到中国有名的“村”,人们总是很自然地想到三个“村”,小岗村、华西村、中关村。虽都带有一个“村”字,但显然,由于历史原因,规模和地位并不相同。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百余来户农民签下生死状,开启了中国“文革”后对内改革的历史新篇章。华西村,...  

评分

九一八事件后,以中研院最高学术机构为主的学术团体,以“所”为建制,陆续迁徙。抗战期间,外省籍人士迁川七百余万,就李庄,最盛时达一万两千人,就人口而言决不在多,却有着海内外各领域之精英者云集。那时候的李庄大大小的宫观庙宇,会馆祠堂,乃至民家小院,四散分布着中...  

评分

文/吴情 说到中国有名的“村”,人们总是很自然地想到三个“村”,小岗村、华西村、中关村。虽都带有一个“村”字,但显然,由于历史原因,规模和地位并不相同。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百余来户农民签下生死状,开启了中国“文革”后对内改革的历史新篇章。华西村,...  

用户评价

评分

多么感怀的一幅图景: “有一回,傅斯年说学乐殿有两块田的早谷子黄了,是他听麻雀说的。”马学良访倮倮经费不足,傅先生说,“实在没有办法,我只好把我的几架子书卖了作调查费。” 同志早已异化,“先生”也经历了世俗的两个轮回,留下盛开在民族血泪之中的花朵。

评分

不知道这种文风是从哪里来的?我把这种文风统一称为记者风~

评分

读这书我是不管文学性的,这么多真实珍贵的资料足以让人回到李庄六年了。

评分

就翻到梁启超割肾的那一页,这么有喜感的一件事你居然写的如此板正,果然是报告文学,还不如听张家勇老师讲案例。

评分

多么感怀的一幅图景: “有一回,傅斯年说学乐殿有两块田的早谷子黄了,是他听麻雀说的。”马学良访倮倮经费不足,傅先生说,“实在没有办法,我只好把我的几架子书卖了作调查费。” 同志早已异化,“先生”也经历了世俗的两个轮回,留下盛开在民族血泪之中的花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