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九世纪初开始,波希米亚开始在西方艺术界崭露头角,并渐渐成为世人瞩目的主角。它披着多种外衣,关乎天才、魅力与死亡,袭击了那些最富激情的年轻人。波希米亚人既是天才又是骗子,既是清教徒又是流浪汉,既是工作狂又是浪荡子。他们用口号、音乐、聚会反抗当时的权威社会,用不拘一格的装束凝聚起爱与和平的团结象征,用各种形式的艺术创新领导了文化先锋,用叛逆的生活方式传达着放荡不羁的人生态度。他们,就是我们曾经错失的波希米亚人。时至今日,波希米亚的影子无处不在。
伊丽莎白·威尔逊(Elizabeth Wilson),英国北伦敦大学文化研究教授,著名女性主义与流行文化评论家。著有《梦里的穿戴:时尚与现代性》(1985),《都市中的斯芬克司》(1992),《黎明时分》(2006)等多部文化研究著作和小说。
看完了,彷彿知道了自己的來路。波西米亞在我是一種精神,而不是一個部族或時裝符號。結合著自己的經歷和思想,才知道為甚麼一直那麽邊緣。對抗的所有其實都無力,但強烈。 如果從西方的文化和藝術去看波西米亞,它有莫大的貢獻;如果從個人去看波西米亞,則注定了窮困和頹廢。...
评分 评分在图书馆偶然间翻出来的,是服饰杂志上没事宣扬所谓波西米亚风所导致的吧。译本,比较难嚼,很有看学术论文的感觉,而且我向来最烦什么主义,什么后现代之类的术语。但是坚持看下来,看到波西米亚文化的女人,我开始感兴趣,书的后半部分更吸引我呢。当然,波西米亚也许真...
评分看完了,彷彿知道了自己的來路。波西米亞在我是一種精神,而不是一個部族或時裝符號。結合著自己的經歷和思想,才知道為甚麼一直那麽邊緣。對抗的所有其實都無力,但強烈。 如果從西方的文化和藝術去看波西米亞,它有莫大的貢獻;如果從個人去看波西米亞,則注定了窮困和頹廢。...
评分八卦大全,但也没什么意思
评分艺术人的人生不应该就由艺术的形式表现吗,这分析来分析去的,中肯的说,有拔高自己,暗地里拆台的嫌疑
评分非常详实的文本式记录与阐述,绝非一遍头可以读完就理解的社会学,毕竟“波西米亚”精神离我们的文化,信仰,传统距离很遥远,就像中国人可以去追求波西米亚的生活方式却无法产生这样的文化一样,当然,如果对于垮派文化,嬉皮文化感兴趣的朋友还是建议一读的,毕竟正统的波西米亚文化才是产生这一系列文化现象的根源
评分有的部分有点晦涩难懂。总体说来,把生活当艺术的艺术家,啥后现代、朋克啥的,他们的世界真折腾。
评分总觉得还略微欠了把火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