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平实,一九四四(甲申)年生于台湾中部小镇。世代务农,父祖 皆为三宝弟子。十三岁丧母,初识无常。少时即好打坐及方外之术,亦 习金石拳术古文针灸等。自小厌恶迷信,每斥神造世间之说,不信神能 造人。
兵役期满后辞父离乡,于台北市觅职。五年后成立事务所,执行业 务;虽游世务,而乐于暗助弱小。
历练世间法十八年后,于一九八五年归依三宝,鼎力护法,勤种福 田。始修持名念佛,自成无相念佛功夫。一九八九年初,转修体究念佛--参禅。十月前往印度朝圣,多有感应。返国立即结束事务所业务,专 心护法及参禅。次年十一月于家中闭关,摒绝一切外缘,苦参十九天后 破参。
嗣即深入藏经,以三乘法义印证无讹。乃于一九九一年仲夏出而弘 法度众,于中央信托局佛学社等三处主持佛法讲座及共修,六年不辍,同修渐众。
一九九七年二月与诸同修成立佛教正觉讲堂,六月成立台北市佛教 正觉同修会,继续演示《楞伽经、成唯识论、真实如来藏》,八月成立 正智出版社,散播大乘宗门正法之种子。着有《无相念佛、念佛三昧修 学次第、禅--悟前与悟后(上下册)、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 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辨正法、禅净圆融、禅门摩尼宝聚--公案拈提 (第一辑)、真实如来藏、宗门法眼--公案拈提(第二辑)、楞伽经详解第 一辑、宗门道眼--公案拈提(第三辑)……》等书问世。
发表于2024-12-22
无相念佛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佛法 禅宗 佛 禅宗,净土 正觉 禅 正法 佛教
本书施设由浅入深之方便善巧行门,令殊胜之无相念佛法门易学易修,帮助念佛二十年而不得力者速入一心不乱境界,一生受用不尽。若有因缘,亦得藉此功夫眼见佛性。修成此法者,若具三福净业,舍寿时随意得生诸佛净土。
导读
行者此时若在路上行走,则见狗是佛、见人亦是佛。眼根所见莫非忆佛之念,而无佛号、声音、形像。或于日常生活中,闻一切音声,亦莫非忆佛之念,心中亦无佛号之音声。佛说阿弥陀经所述“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闻是音者,皆自然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即是此也。吾人在此五浊堪忍世界,虽无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但因能依念佛圆通法门善巧修持,到此地步时,闻一切喧嚣之音声,自然起念佛之心,心中无非忆佛之念。
行者修行至此地步,法喜之觉受达于顶点。若极精进之人,于六周内修习到此地步,则法喜极强烈,乃至踊跃不已。逢人普劝修习此一法门:慈悲心起,普愿人人皆能由此法门得入唯心净土或往生诸佛净土。自知必能于临命终时往生极乐,毫无犹疑。心中极为笃定踏实,不同一般学佛者之心中傍徨、不能得力。行者若原本参禅,此时已具备参话头及思惟观之能力,无门之门就在眼前;心大欢喜,便发善愿:愿一切佛子俱得由此无相念佛法门、亲见无门之门。
在线阅读: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1001/book1001.htm
一切修行方法不离禅定,一切修行结果都是净土。
评分受蕴:“受”含有“领纳、感受”的意思,人类的感受有三种:“苦受、乐受、舍受(不苦不乐受)”,受蕴就是这三种受的积聚。 想蕴:“想”含有“想念、思考、分析、分辨、回忆、推理”的意思,“想”是人类的意识心的作用之一,想蕴就是人们对于人、事物的“想念、思考、分析、分辨、回忆、推理”的总和。 行蕴:“行”含有“造作、行为、行动”之义,既包括身体的行为,也包括心理的活动。行蕴就是“身行、口行、意行”的三种积聚。 在五蕴中,行蕴包含的范围是比较的广,除了“色蕴、受蕴、想蕴、识蕴”以外的都是行蕴所包含的范围。 识蕴:“识”,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心”。识蕴的“识”之所以能称之为“心”,是因为“识”是具有了别、思维、判断、决定的作用,能了别(分别)、认知各种境界。 佛门以外的人往往笼统地以为能认知、思考、觉受、决定的“心”就是一个——意识,其实,人们的“心”总计有八个,佛教称之为“八识心王” 。八个“识”(心)各有各的作用,这里先来说识蕴,识蕴包含六个“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识蕴的六识,各自了别的内容不同: 其中,眼识了别的是物体的外形、色彩等;耳识了别外界的声音;鼻识了别气味;舌识了别饮食的滋味;身识类似触觉,了别的是和自己的身体有所接触的人体、外物的冷热、粗滑软硬程度等; 意识则能配合前面五个识,对外境、事理作更深入、更细致地思维、分别(此时称为五俱意识),意识也能离开前五识单独了别法尘,比如了别梦境(此时称为独影意识)。 识蕴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的总和。识蕴的作用是了别、分别各种各样的事、理、境界。 通常人们以为了别、分别事理、境界的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大脑及其神经系统,其实这些器官是都是肉质(物质)的,只是起到接触外境、传递信号的作用,本身是没有分别、觉知作用的, 真正能分别、觉知的是“心”,只有“心”才具有分别、觉知的功能。有形的物,能被无形的“心”所分别、感知,其原理是极为复杂的。
评分受蕴:“受”含有“领纳、感受”的意思,人类的感受有三种:“苦受、乐受、舍受(不苦不乐受)”,受蕴就是这三种受的积聚。 想蕴:“想”含有“想念、思考、分析、分辨、回忆、推理”的意思,“想”是人类的意识心的作用之一,想蕴就是人们对于人、事物的“想念、思考、分析、分辨、回忆、推理”的总和。 行蕴:“行”含有“造作、行为、行动”之义,既包括身体的行为,也包括心理的活动。行蕴就是“身行、口行、意行”的三种积聚。 在五蕴中,行蕴包含的范围是比较的广,除了“色蕴、受蕴、想蕴、识蕴”以外的都是行蕴所包含的范围。 识蕴:“识”,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心”。识蕴的“识”之所以能称之为“心”,是因为“识”是具有了别、思维、判断、决定的作用,能了别(分别)、认知各种境界。 佛门以外的人往往笼统地以为能认知、思考、觉受、决定的“心”就是一个——意识,其实,人们的“心”总计有八个,佛教称之为“八识心王” 。八个“识”(心)各有各的作用,这里先来说识蕴,识蕴包含六个“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识蕴的六识,各自了别的内容不同: 其中,眼识了别的是物体的外形、色彩等;耳识了别外界的声音;鼻识了别气味;舌识了别饮食的滋味;身识类似触觉,了别的是和自己的身体有所接触的人体、外物的冷热、粗滑软硬程度等; 意识则能配合前面五个识,对外境、事理作更深入、更细致地思维、分别(此时称为五俱意识),意识也能离开前五识单独了别法尘,比如了别梦境(此时称为独影意识)。 识蕴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的总和。识蕴的作用是了别、分别各种各样的事、理、境界。 通常人们以为了别、分别事理、境界的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大脑及其神经系统,其实这些器官是都是肉质(物质)的,只是起到接触外境、传递信号的作用,本身是没有分别、觉知作用的, 真正能分别、觉知的是“心”,只有“心”才具有分别、觉知的功能。有形的物,能被无形的“心”所分别、感知,其原理是极为复杂的。
评分我会试验这一法门
评分我会试验这一法门
无相念佛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