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我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本名孙文,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他在流亡日本时,曾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因此人们惯称他为孙中山。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发动一系列反对清政府的武装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发起反袁的二次革命。1921年,在广州组织军政府,任非常大总统。1924年,发起第一次国共合作。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终年59岁。1940年,当时的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早年接受教会教育,对世界局势具有深刻的认识。他是最早提倡以暴力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的革命者之一,“起共和而终帝制”。他提出的“三民主义”等政治纲领亦影响深远。晚年推动联俄容共、国共合作政策,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迅速发展,是海峡两岸都备受敬重的革命先行者。
無怪楊奎松、楊天石諸人樂意推薦,孫中山的眼光確具前瞻性,史家指其不但在辛亥革命時代是個最前進的思想家,搞歷史的人一百年後回頭看,孫中山仍然是我民族最高層領袖中極少有、甚至唯一的「現代人」。今天重讀這本書,意義非凡,除了重新發現民國,亦可古今證照,頗具現實意...
评分中山先生的遗训,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文中提及的铁路建设现在我们已经实现的差不多了,但是北方铁路在外蒙诸线是再无可能,对此唯有扼腕叹息。
评分最近迷上了研究《罗伯特议事规则》(Robert's Rule of Order),发现孙中山的《民权初步》就是根据<罗伯特议事规则>写的。才发现。 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出现了多么大的断层啊!! 。。。。。。。。。。。。。。。。。。。。。。。。。。。。。。。。。。。。。。。。。。。。。...
评分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家。他的一生都在谋求中华民族的振兴,建设真正的现代化的民主国家。在他外察世界潮流,内审中国国情,并伴随革命实践的深入和思想认识的深化后,他撰写了《建国方略》,这本根据当时中国实情加以研究的建设宏图。《建...
这本书就是为了与戴季陶的思想做比较而看的。总体上讲,《建国方略》就是孙中山的思想的集成,没有任何关于暴力革命或者是阶级斗争的字眼,完全是国家与民众该如何建设工业与发展经济,细致到修建全国铁路网该投入多少、一些港口的区位优势都有。还有手把手教民众如何使用民主权利。确实蛮佩服的。
评分这本书就是为了与戴季陶的思想做比较而看的。总体上讲,《建国方略》就是孙中山的思想的集成,没有任何关于暴力革命或者是阶级斗争的字眼,完全是国家与民众该如何建设工业与发展经济,细致到修建全国铁路网该投入多少、一些港口的区位优势都有。还有手把手教民众如何使用民主权利。确实蛮佩服的。
评分这本书就是为了与戴季陶的思想做比较而看的。总体上讲,《建国方略》就是孙中山的思想的集成,没有任何关于暴力革命或者是阶级斗争的字眼,完全是国家与民众该如何建设工业与发展经济,细致到修建全国铁路网该投入多少、一些港口的区位优势都有。还有手把手教民众如何使用民主权利。确实蛮佩服的。
评分这本书就是为了与戴季陶的思想做比较而看的。总体上讲,《建国方略》就是孙中山的思想的集成,没有任何关于暴力革命或者是阶级斗争的字眼,完全是国家与民众该如何建设工业与发展经济,细致到修建全国铁路网该投入多少、一些港口的区位优势都有。还有手把手教民众如何使用民主权利。确实蛮佩服的。
评分这本书就是为了与戴季陶的思想做比较而看的。总体上讲,《建国方略》就是孙中山的思想的集成,没有任何关于暴力革命或者是阶级斗争的字眼,完全是国家与民众该如何建设工业与发展经济,细致到修建全国铁路网该投入多少、一些港口的区位优势都有。还有手把手教民众如何使用民主权利。确实蛮佩服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