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的旧金山:一个跨太平洋的族群的故事,1850-1943》内容简介:旧金山的华埠,建立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淘金热。它见证了旧金山市的崛起,以及加利福利亚州乃至于整个美国西部的发展。华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批大规模移民到美国的黄种人。旧金山华埠是美国历史上最令人瞻目的少数民族社区之一,其发展史也是美国多元文化形成过程的一面镜子。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也是美国最大的华人聚居地,成为我们了解早年旅美华人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从淘金热到二十世纪中叶,多数旅美的华人经过此地进入美国,使之成为连接中国和美国各地华人社区的最重要的口岸。
作者通过大量的英文和中文材料,用微观方法再现了华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华人的旧金山:一个跨太平洋的族群的故事,1850-1943》客观的分析,也让我们走近早年华人的内心世界。这个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社区,是一个男人的世界。他们在生活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儿子、父亲、劳工、小店主、烟枪客、票友、嫖客、会馆成员等等。这些角色诠释了他们生命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华人的旧金山:一个跨太平洋的族群的故事,1850-1943》也揭示了早年美国华人的经历和与中国的密切关联。当年他们为了追求美国梦,含辛茹苦、远涉重洋。但同时他们又对故国魂牵梦萦,祈盼故乡的家人平安、积弱的祖国富强。他们多年来用辛苦的积蓄帮助家人和各地受灾的民众,并积极支援抗战。他们也同国兴办实业,拉开了用海外投资来振兴中国经济的序幕。就是这样一个中国梦,把早年美国华人的历史和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挺有趣的,从18世纪末美国传教士和美国商人到广州港宣传美国淘金热开始讲起,说最早去美国淘金的都是有钱的广东人,一反那些提及美洲华人就是卖猪仔苦情戏码。还有早期这一代华人努力融入当地文化的说法,也与对老华侨一代刻板的“客居者”心态不一样(当然也有对于他们荣归故里心态的客观描述),其中那阿坤的日记作为个案来展现那一代华人在旧金山的日常也非常有意思,例如他去教堂、戏院和妓院的周末生活。这本书的作者不像老外那样印象派,也不像国内一般学者那样八股文,推荐。
评分广东人的祖辈,大概都有这么一个故事吧
评分阿坤的故事
评分我的大学时代啊!这本书几乎是我的历史学启蒙!
评分做题乱找的参考书,居然挺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