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戶原料奶生産經濟效率分析》提齣瞭五點政策建議:采取不同地區間的協調發展政策;引導和鼓勵奶農進行專業化生産和適度規模經營;進一步規範乳品企業與奶農之間的關係;建立完善社會服務體係——尤其是技術推廣以及培訓;加強飼養管理方麵的研究力度。生産力水平的提高取決於生産要素使用效率和技術的提高(也就是生産可能性麯綫嚮外移動),提高我國原料奶生産可以依靠技術上的提高,也可以通過提升經濟效率來達到目的。《中國農戶原料奶生産經濟效率分析》從分析原料奶生産經濟效率入手進行研究,旨在以考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原料奶生産行為為基礎,測算基於此行為的農戶原料奶生産經濟效率(技術效率和分配效率)及其影響因素,進而提齣發展原料奶生産、提高效率、提升國際競爭力的製度安排和政策選擇。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奶牛飼養規模由48萬頭增至1363.2萬頭,原料奶産量上漲瞭36.16倍,年均增長率達到13.17%,但是,與人均消費量年均增長11%以上,以及乳製品加工業每年高達20%的增速相比,這種原料奶的增長速度並不能維持我國奶業長期穩定的發展。因此,原料奶生産製約乳品加工和消費發展的矛盾越來越突齣,已經成為奶業發展的瓶頸之一。奶源的競爭也成為乳品企業競爭的焦點之一。
現階段,我國原料奶生産者的主要成分是以兼業農戶(飼養1~4頭)和專業農戶(飼養5~19頭)為主,從生産者的結構上看,兩者占生産者總數的97.9%;從原料奶産量上看,兩者占總原料奶産量的64.9%。本研究利用筆者對黑龍江、山西、內濛古、四川、天津、北京6個省(市、自治區)702戶奶牛養殖戶的調查數據,采用隨機邊界函數方法,分析瞭農戶原料奶生産的技術效率、配置效率及其各自的影響因素。估計結果錶明:樣本農戶平均技術效率為73.18%,平均配置效率達到84.04%。在各種影響技術效率、配置效率的因素中:擴大飼養規模可以提高農戶奶牛生産的技術效率以及配置效率,養牛時間越久,對技術效率、配置效率提高越有利;在奶牛飼喂中適當增加青粗飼料投入、調整精粗飼料配比,以及對農戶進行相關培訓可以提高技術效率;而受教育程度僅對配置效率産生正嚮影響。估計結果還錶明,城市郊區的養牛農戶的技術效率、配置效率均明顯低於其他地區的農戶;黑龍江農戶技術效率在1%水平上明顯高於其他省(市、自治區)農戶;四川養牛農戶技術效率在10%水平下高於其他地區農戶;而山西農戶不僅技術效率在1%水平上明顯低於樣本中其他地區農戶,而且配置效率在5%顯著水平上也低於樣本中其他地區農戶。
對專業戶、國營農場兩種生産方式原料奶生産而言,專業戶飼養奶牛的成本遠遠低於國營農場奶牛的飼養成本,成本收益率高於國營農場生産,而國營農場要素投入冗餘度則大於專業戶的要素投入冗餘度。1998-2003年專業戶錶現齣全要素生産率提高,而國營農場則在下降。此外,專業戶不僅采用的技術在進步,而且其純技術效率也在提高;國營農場則在純技術效率下降的同時還伴隨著技術退步。因此,在這幾年中專業戶的錶現好於國營農場。
發表於2025-01-10
中國農戶原料奶生産經濟效率分析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奶乳産業研究
中國農戶原料奶生産經濟效率分析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