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191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赴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28至1952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冯友兰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史(上下)》两卷本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全书分为上、下册。第一篇是子学时代,第二篇为经学时代。从孔子到淮南王为子学时代,自董仲舒到康有为为经学时代。子学时代主要介绍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学说,经学时代则记述了从汉代到晚清整个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
取材严谨,持论精确
取西洋哲学观念,以阐紫阳之学
矫傅会之恶习,具了解之同情
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
——陈寅恪
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冯友兰
冯友兰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史》两卷本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陈寅恪曾评此书,以为“取材谨严,持论精确,……今欲求一中国哲学史,能骄傅会之恶习,而具了解之同情者,则冯君此作庶几近之”,“此书作者取西洋哲学观念,以阐紫阳之学,宜其所系统而多新解”...
评分 评分中国哲学史的开山之作,其意义又不仅止于开山。哲学史兼含哲学与史学,其意义也同样两分,有人讲,冯先生此作可以超过而不可越过,即是肯定此作的史学坐标意义,而我以为,大陆地区学者以传统西方经院哲学方法治中国哲学史,其成果迄今并无超过冯著《中国哲学史》的。 这部著作...
评分犹记那年高中,政治老师讲书中哲学内容时说:“这一节内容可要好好听,学哲学可以增加智慧。”为了拯救我这堪忧的智商,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学哲学,然而我的智商却丝毫没有长进。后来,我才逐渐懂的:积学,筑基也;积而悟,为圣人。学习固然重要,但关键在于积累后的思考。哲...
评分虽然对比较重要的著作(或者说我觉得大概读完很快就会忘光的著作),我都争取写点豆瓣书评,但是看其他书评时,很遗憾地,抚掌会心一笑时少,对着屏幕咬牙切齿时多。 在内容本身而言,其实儒墨道法这些基本观点大家都并不陌生,尤其是当年有位在相关领域著作颇丰的老师曾经花了...
精湛
评分买了商务的 这套送人了
评分什么都不需说,也不必说。这本书比其用英文写的被人捧上天的《中国哲学简史》好得多,那个其实是给外国人看的,没想到中国人那么喜欢,诧异,也不必诧异。
评分简史、中哲史新编更好些
评分这本书很难说什么叫读完,譬如,史料看的透不透,分析看的懂是不懂,这些,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