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长安(1963—),湖北红安人。文学博士,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闻一多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新诗研究和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已出版专着《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选择?接受?转化——晚清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文学流变与日本文学关系》、《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专案课题和一项“211工程”子课题,目前正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专案“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专案“冷战时期美英对中国‘十七年文学’的解读研究”等。
发表于2025-01-08
冷战·民族·文学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文学 冷战 方长安 中苏文学 现当代文学 通论 比较文学 文化
《冷战民族文学:新中国十七年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是一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1949—1966)中外文学关系的着作。它以“冷战”为背景,以史实为基础,综合运用接受美学、比较文学和政治文化学等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不仅具体论述了新中国十七年文学与苏联文学的关系,突破了长期以来“同期对应”的观点,认为十七年中苏文学关系事实上经历了一个由认同、摹仿到反思再到疏离的嬗变过程,而且开拓性地考察研究了十七年文坛与欧美文学和亚非拉文学之间的特殊关系;不仅研究了十七年文学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传播接受现象,而且探讨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十七年文学的绍介和言说;不仅分析了十七年中外文学关系发展、演变的特征,揭示出其内在的话语逻辑与根源,而且从不同层面对其经验教训进行了反思。该着将文学关系研究与话语研究相结合,对于深化认识新中国十七年文化思潮和文学特征具有启示意义。
冷战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和话题,但是作者处理的时候似乎没有完全打开,论述较平【18.6.9】重读了一遍重要论述的部分,更是感觉不行了,基本上捕捉到的只是表面的相似性,对中国和苏联各自的脉络都理解不到位,还有硬伤,比如把《新局长到来之前》都当作无冲突论了。。。
评分十七年中苏关系走过了一条认同,焦虑,变异的历程。 论述其实还不错…很复杂。
评分有一定史料的梳理
评分十七年文学的选择和接受。数据很多。
评分十七年中苏关系走过了一条认同,焦虑,变异的历程。 论述其实还不错…很复杂。
冷战·民族·文学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