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麦克尤恩(1948—),本科毕业于布莱顿的萨塞克斯大学,于东安吉利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从1974年开始,麦克尤恩在伦敦定居,次年发表的第一部中短篇集就得到了毛姆文学奖。此后他的创作生涯便与各类奖项的入围名单互相交织,其中《阿姆斯特丹》获布克奖,《时间的孩子》获惠特布莱德奖,《赎罪》获全美书评人大奖,改编的同名电影荣膺2008年金球奖最佳影片奖。近年来,随着麦克尤恩在主流文学圈获得越来越高的评价,在图书市场上创造越来越可观的销售记录。
二战后,年轻的英国电子工程师伦纳德被派往德国参与英美合作的情报工程。战后的柏林,满目疮痍,善良单纯的伦纳德却在这里邂逅了美丽温柔的德国女子玛丽亚,从而卷入了一个充满爱与性的狂乱世界,色授魂与,不可自拔。正当两人难舍难分之际,一次意外谋杀,终使两人擦肩而过,抱憾终生。
这是一段冷战时期的罗曼史,一场二战之后的间谍战,一部惊悚的犯罪心理小说……一如既往,麦克尤恩把爱情、战争、悬疑、犯罪、性,以及黑色幽默等种种元素糅合得天衣无缝,他的笔下展现的是一个萧索绝望的柏林城,在这里,纯洁无辜之人无处容身,恐惧寒冷处处笼罩着他们,直至走向无尽的黑夜。
“非常有趣!”
——《华尔街日报》
“写作技巧纯熟、悬念迭起的小说……许多英语作家都经常被错误地拿来与伊夫林·沃作比较,但这本书却足以和那位大师的经典平起平坐。”
——《时代周刊》
“这本书如此扣人心弦,简直让人一气读完,不忍释卷……麦克尤恩将间谍小说的情节与脆弱如亚当和夏娃的神话糅合在一起。”
——《新闻周刊》
“(这本书)具有卡罗尔·里德电影的那种感觉:毛骨悚然,充满扭曲,处处危机四伏。它让我想起电影《第三者》,这不是一般的作品。”
——乔纳森·卡罗尔,《华盛顿邮报》读书世界版
“充满力量又令人不安……又一部力作。”
——《纽约时报》
就算是没有开篇对卡夫卡名篇《地洞》的引用,你也会发现这部“沉闷的罗曼史”有很深的向卡夫卡致敬的意味,故事发生的地点柏林没什么实体感,反倒夹带很强的象征色彩。主人公伦纳德敏感自闭的状态像极了卡夫卡那些永远青涩痴纯的处男主人公,美国佬葛拉斯一出场就能套入强烈的...
评分文/遆存磊 冷战时期的罗曼史,这样的字眼和故事让人不由得想起那段熟悉的音乐和一个手持PPK的英国特工——詹姆斯·邦德。不过伊恩·麦克尤恩不同于伊恩·弗莱明,他的《无辜者》里的主人公伦纳德只是英国邮局里的一个职员,而非上天入地的间谍,虽被派往德国柏林从事安...
评分冷战时期的罗曼史,这样的字眼和故事让人不由得想起那段熟悉的音乐和一个手持PPK的英国特工——詹姆斯•邦德。不过伊恩•麦克尤恩不同于伊恩•弗莱明,他的《无辜者》里的主人公伦纳德只是英国邮局里的一个职员,而非上天入地的间谍,虽被派往德国柏林从事安全工作,但...
评分并没有所谓的正确和谬误,无论是伦纳德,亦或是玛丽亚,又或是葛莱斯,可能在看完以后,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一直在楼下默不作声的邻居,从一开始就出卖了金子行动。但是在那个敌意的时代,换作你或是我,能问心无愧说出自己面临什么危险做出什么抉择,所以在冷战年代,错误的不是...
评分二战后,年轻的英国电子工程师伦纳德被派往德国参与英美合作的情报工程。战后的柏林满目苍痍。善良单纯的伦纳德却在这里邂逅了美丽温柔的德国女子玛丽娅,从而卷入了充满爱与性的狂乱世界,色授魂予、不可自拔。正当两人难舍难分之际,一次意外谋杀,终使两人擦肩而过、抱...
麦克尤恩的第五本。一开始以为会向窃听风暴发展,后来才想到麦克尤恩多“阴损”啊。果然,一点点SM,一次肢解尸体,很黄很暴力,却在最后,一声叹息。
评分最平平的一本,只有三颗星
评分“他们的手很相配,一旦握在一起,就缠结得很美妙,难分难解,有着那么多密切相触的点和面。”小说英文名是The Innocent,中文译名失掉了Innocent的双层含义。我倒是觉得这个结局是Ian少有的圆满结尾,但是隐性的。也正是这种偶尔一下的感动最拿人。
评分果然是借来的书读得快,分尸那节过瘾,麦克尤恩的手可曾发抖?
评分前半段漫长乏味的背景背景交代一度让我想放弃。不过结尾总算没有让我失望。伊恩是讲故事的天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