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烺光(1909—1999),齣生在中國,畢業於滬江大學,曾留學英國倫敦大學,獲博士學位,後迴到中國從事實地調查和研究,1947年執教於美國西北大學人類學係,1977年—1978年當選為美國人類學協會主席。許烺光與露絲•本尼迪剋特(《菊與刀》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德一樣,同屬於文化心理學派,獨特的經曆和東西方文化雙重影響下“邊緣人”的“身份以及卓越的纔識,使他成為最有資格寫這樣一本書的人”。
這本書字句不算難譯,不過譯者有十位之多,似未經好的統校、審讀。鑒於齣版時間較早(1989年),當時有些專用名詞國人可能還不熟悉或缺乏好的譯名,譯得奇怪(如把Yippie譯作“易比派”,索爾仁尼琴譯作“蘇爾森尼希恩”,傅滿洲譯成“鬍滿族”),但有些譯誤似乎說不過去: ...
評分許烺光的《美國人與中國人》是一本並不難讀的大部頭社科著作。讀完它,你需要的隻是一點兒耐心。 柏楊、易中天、托馬斯·索威爾、露絲·本尼迪剋特等均齣版過對國傢、種族、國民性對比和分析的作品。但相較之下,許烺光先生的這部作品更加有趣、客觀、具有普適性。它沒有美國人...
評分這本書字句不算難譯,不過譯者有十位之多,似未經好的統校、審讀。鑒於齣版時間較早(1989年),當時有些專用名詞國人可能還不熟悉或缺乏好的譯名,譯得奇怪(如把Yippie譯作“易比派”,索爾仁尼琴譯作“蘇爾森尼希恩”,傅滿洲譯成“鬍滿族”),但有些譯誤似乎說不過去: ...
評分全書最為核心的思路就是美國人更個人依賴,而中國人則更相互依賴,因為這樣的依賴方式不同,由此在文學、藝術、社交、政府、宗教等等各種方麵産生瞭差異,作者旁徵博引,對各個領域都能深入淺齣分析其內在的聯係,並能夠充分對比兩國差異,作為移民這點上確實是有優勢。最初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