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民(1930—2008),國際政治與歐洲學傢。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歐洲研究所研究員、前所長。前歐洲學會會長。學術專攻國際政治、歐洲史、中西文化史。主要著作有《戰後西歐國際關係,1945—1984》、《歐洲觀念的曆史哲學》、《東歐劇變和歐洲重建》、《戰後英國外交史》(主編並主要撰稿)、《西方外交思想史》(主編並主要撰稿)、《歐洲文明的進程》、《十六世紀葡萄牙通華係年》、《冷眼嚮洋——百年沉浮啓示錄》(主編並作者之一)、《歐洲文明十五講》、《從一滴水看宇宙——萊布尼茨讀本》、《文心文事》、《徜徉集》、《春泥集》、《有關神的存在和性質的對話》(譯並作序,馬勒布朗士著),遺著有《對話歐洲——公民社會與啓濛精神》、《啓濛劄記》、《一脈文心——書畫中的陳樂民》《給沒有收信人的信——陳樂民文存》等。
《給沒有收信人的信》是歐洲學大傢陳樂民的遺著。收錄瞭作者晚年病中隨筆、日記及生前文章,披露作者病中所思:疼痛的感受、對時事的憂思、對啓濛的思索及對個人心路曆程的總結,淋灕展示一位知識分子的拳拳之心。是為一代知識分子的真實發聲。
常說“述而不作”,我是“述多於作”。近幾年,耳聾日劇,與人交流睏難多多,“述”也難瞭,但是思想卻還活躍,於是“想”(或曰“思”)多於“述”瞭。思想如同散雲,風一吹就散去瞭。如果打算留住這些散雲,就隻有把它們“書”下來。這就是“給沒有收信人的信”的由來。——《給沒有收信人的信》
-----------
陳先生不愛高談闊論,不像有些恃纔傲物的學者喜歡把持“話語霸權”,他總是言簡意賅、平靜沉穩,但講齣的道理卻令人深思與難忘。我要冒著片麵與偏頗的風險說,陳先生在告彆人世前留給我們的一份思想文化遺囑,就是伸張、捍 ——徐友漁
“閱讀陳樂民”在某種程度也就是閱讀這一代知識分子的命運與思想;閱讀時代的方方麵麵;閱讀人們一直想厘清的新與舊、傳統與現代在時代大潮中的糾葛纏繞。——雷頤
這本書並不是陳樂民先生的一本係統的學術的著作,相反,它顯得很零碎,不成係統,想到哪說到哪,因為這是先生逝去後他的女兒整理他在醫院治療時斷斷續續寫的筆記和心情。 也因為這樣,這本書顯得很真誠和平時,沒有那些高大空的話,說是老一代知識分子在自己最後歲月...
評分“常說‘述而不作’,我是‘述多於作’。近幾年,耳聾日劇,與人交流睏難多多,‘述’也難瞭,但是思想卻還活躍,……思想如同散雲,風一吹就散去瞭。如果打算留住這些散雲,就隻有把它們‘書’下來。這就是‘給沒有收信人的信’的由來。”這沒有收信人的信,連同陳樂民先生晚...
評分“常說‘述而不作’,我是‘述多於作’。近幾年,耳聾日劇,與人交流睏難多多,‘述’也難瞭,但是思想卻還活躍,……思想如同散雲,風一吹就散去瞭。如果打算留住這些散雲,就隻有把它們‘書’下來。這就是‘給沒有收信人的信’的由來。”這沒有收信人的信,連同陳樂民先生晚...
評分這本書並不是陳樂民先生的一本係統的學術的著作,相反,它顯得很零碎,不成係統,想到哪說到哪,因為這是先生逝去後他的女兒整理他在醫院治療時斷斷續續寫的筆記和心情。 也因為這樣,這本書顯得很真誠和平時,沒有那些高大空的話,說是老一代知識分子在自己最後歲月...
評分“至此,我經過幾十年的反復思考,隻弄明白瞭一個簡而明的道理:我摯愛的祖國多麼需要一種徹底的‘啓濛’精神。” 多麼質樸真情的話!中國現在物欲橫流不說瞭,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卻齣現一種極度病態心情,復古思潮、民粹主義重新來到世上,妖魔似地以各種麵目叫囂什麼信仰缺位...
強推。。。很淺白的文字,很深刻的道理,另外,有些話語尺度還挺大的
评分可惜是陳公遺文,多殘缺不全
评分陳先生的書 很好讀 簡明 但是有厚度
评分思接韆載視萬裏,丘壑在胸筆底流。潑墨惟求抒懷抱,著書不為稻粱謀。 身雖多病猶尋樂,心係斯民難解憂。老死春蠶絲未盡,文心一脈思悠悠。
评分“從指尖到肩頭,疼得禁不住叫齣瞭聲(左手也又麻又疼),以緻把中筠吵醒,過來過來為我按摩,減緩。”P27。原來資中筠是他夫人啊!;感情與理性的矛盾、從中國文化的“自主性”談起,著重閱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