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汉昇先生,广东顺德人,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随后进入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潜心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是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开拓者之一。1949年后,先后任教于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讲授中国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等课程,1984年当选为中研院院士。曾发表《中古自然经济》、《唐宋帝国与运河》、《元代的货币》、《明代的银课与银产额》及《明中叶后中国黄金的输出贸易》等重要论文多篇。
《中国经济史研究》分为(一)、(二)两册,包括论文21篇。之(一)的论文有:中古自然经济、唐代物价的变动、唐宋政府岁入与货币经济的关系、唐宋帝国与运河、宋代官吏之私营商业、宋代寺院所经营的工商业。其中《中古自然经济》是讫今为止研究魏晋以至唐朝中叶中国货币演变的最重要著作,《唐宋帝国与运河》被称为“千古不刊之作”。
论文的最佳范例,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论证严密,材料充分,读起来非常爽口。《中古自然经济》和《唐宋帝国与运河》的确经典
评分论文的最佳范例,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论证严密,材料充分,读起来非常爽口。《中古自然经济》和《唐宋帝国与运河》的确经典
评分图书馆分馆里只有第二本,没有第一本。正在看第二本。笔记回头奉上。
评分郭建龙胡说八道卖了二十万不止,这个书卖到两千了吗?没有。
评分唐宋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一统时期,与第一次大一统时期不同,这一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但军事政治重心因为国防和地理的关系,仍旧留在北方。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维系帝国的运转,成为了摆在统治者面前的一大难题。于是,通过修建运河,军事政治重心的北方与经济南方得以相互连系起来。当运河畅通无阻能够充分发挥沟通南北的作用时,帝国便随着构成分子凝结的坚固而势力雄厚,国运兴隆。反之,如果运河因受到阻碍而不能正常发挥作用,那么帝国便随着构成分子离心力的加强而势力薄弱,国运衰微。运河的开凿还改变了唐宋帝国的经济地理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运河沿线城市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了较大提升。由于北方的政治重心日益仰仗南方的转运物质,唐末至宋代,中国的政治中心也逐渐从长安转移到了漕运更为便利的开封,这与运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