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平,本名刘辉煊、刘辉宣,祖籍四川。1948年9月生于战争中的张家口,1951年随部队进驻北京。1965年考入北京四中,在这里经历了“文革”初期的红卫兵运动。1969年入伍,当过炮手、侦察兵、炊事兵、报道员,历任班长、排长,宣传干事。1980年在北海舰队某部任职期间发表中篇小说《晚霞消失的时候》,引起争论与批评,翌年因之转业,离开了军队。回到北京后,先后在市政府、工人日报社、光明日报社工作,当过教员、编辑、主编,获副编审职称。陆续发表中篇小说《走过群山》《小站的黄昏》《无风的山谷》《海龟的崖》及电影文学剧本《含风殿》。《无风的山谷》与《含风殿》获“昆仑”、“十月”杂志年度奖。1988年加入中国作协。2008年在鲁迅文学院退休。《晚霞消失的时候》有英、德文译本。
《晚霞消失的时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颇具争议并很有影响的一部经典作品。少年时代的李淮平与南珊在春暖花开的时候相识,并且彼此萌生爱意。然而,在“文革”中,出身国民党家庭的南珊受到批斗。而坐在批斗台上的正是李淮平。内心情感与社会角色的强烈冲突致使他们形同陌路,各奔东西。
二十年后,作为军舰官的李淮平在泰山山顶再次遇到南珊。这时候。南珊已经从当年单纯的少女成长为一名成熟的翻译官。李淮平向南珊表达多年来内心的情爱和悔恨,然而为期已晚。
这是一个伤感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是“一部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激动人心的文献”。小说中对文明和野蛮、科学与宗教、爱与恨、情与理、真善美的关系的形象性探索令人深思。
现在,我已经清楚地看出来,她完全不是一个泼辣尖刻的女孩子。她大胆,但这大胆是为一种想了解对方的好奇心所驱使;她活跃,这活跃也同样是受到一种想和对方保持融洽关系的愿望的鼓舞。而一旦两相投契,她就会向更深的了解来发展她和你的关系。这时,她听你讲话会很认真,思索...
评分 评分每个作者在写一本小说,它的的内容似乎都脱离不了他的生活经历...是平凡,平淡而无庸..还是大起大落!而一个人无穷的想象却可以构造一个几乎接近完美离现实很遥远的境地..针对于一本好的小说,为了能够吸引读者的视线,却要有反映现实的写作...说它平凡却也深奥!
评分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在一本很老的当代文艺,在厕所中读完的,十几年前。 多少年后,还是记得一个个故事里的细节,就算现在看来,仍是一部耐看的爱情小说,只是在充斥速食爱情的年代,有几人还能读得下来
长老对于宗教的阐述、对于真善美的理解使我恍然大悟,也使我对宗教有了另外的理解。
评分也就中学生作文水平嘛。
评分三十年前在王庄的回忆。
评分虽是30年前的作品,今天读来也有些许新味,祖父在火车上对南栅的那些话,就像是对我说的。
评分当年中国作协副主席冯牧对礼平有“才华横溢,思想混乱”的八字评语,现在来看,连才华也无从谈起。典型的“一本书作家”,遣词造句是中学生水平,情节设计突兀造作(火车偶遇一段尤甚)。读《暴风雨的记忆》时就对礼平(本名刘辉宣,文革发生时就读于北京四中,和北岛等人为同学,早期红卫兵的积极参加者,流行一时的“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歌曲的谱曲者)有些反感,读完这本的后记更觉其言辞间有种莫名其妙的自负骄矜。《晚霞》不过是一次廉价的赎罪表达,一场徒有其表的忏悔,甚至赎罪与忏悔本身都成了自命不凡的炫耀式展演,可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