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年前,南朝宗懔撰《荆楚岁时记》,创岁时记之体例。此书在奈良时代初期传到日本,见于藤原佐世《日本国见在书目》。后来到光绪年间,富察敦崇撰《燕京岁时记》,讲帝都风俗节日。这也是百年前的事。
古之人看重季节,尊敬时序,历史风云过眼,无非甲子轮回,透着从容沉静。小说《岁时记》衍袭的这个题目,也足以让读者料到,其中是怎样细微琐碎的敏感,风吹草动,水流花开。按照某种必然的巧合。客居京都的孟荻认识年长一些的陆明,两个人发现彼此竟是如此相契,如在世上的另一个自己。由秋到夏,再又入春,她们一起去看看银阁寺的月亮,鸭川的流水,奈良的樱花,贺茂桥的葵祭,彼此映照扶持。
一千五百年前,南朝宗懔撰《荆楚岁时记》,创岁时记之体例。此书在奈良时代初期传到日本,见于藤原佐世《日本国见在书目》。后来到光绪年间,富察敦崇撰《燕京岁时记》,讲帝都风俗节日。这也是百年前的事。 古之人看重季节,尊敬时序,历史风云过眼,无非甲子轮回,...
评分此生此世 ——写给苏枕书的《岁时记》 “如果深情令人痛苦,那我宁愿接受,并一直珍惜。”——苏枕书《岁时记》 谢谢。 这是我看完《岁时记》之后,脑海中的第一个念头。 谢谢我活着,谢谢我可以感觉到所有的痛苦,谢谢我可以感觉到所有的幸福。谢谢我认识了你,谢谢我曾经...
评分新版的岁时记小小一本,每天放在包里,随时可读。偶尔会自问,是什么时候开始读枕书,为什么要读?恍惚记得是博客和豆瓣时代,迷恋戏曲的我无意间看到枕书的文字,她关于戏曲的描述,情节清晰,细节动人,又不乏专业性眼光的评价,对于当时一只脚还在门外的自己是莫大的启发。 ...
评分上个礼拜天和沈小岳从崇明回来直接去了图书馆,把其中的一张浦东图书馆的借书卡换成了上图的。然后惊喜的在茫茫书海中找到了苏枕书的这本《岁时记》。 是期待了很久的一本书。 因为抱的希望太大,于是一点点的失望也会伤筋动骨。不得不承认,我有些看不下去了。 或许这样的文...
评分《岁时记》的最末处,孟荻说,以后就不要联系了,读至此处,想到金克木先生晚年写的《保险朋友》,也是约定以后再不联系,再不写信。有人分析说,这是因为没有心力再那样牵挂情丝绕,却还有余力写下这样不平意的文章。 比起《不许流光入梦来》,这一本的故事性更强,主...
枕书赠。尚不知何以答谢。看来唯有发愤著书这一途了。两个女孩子的故事最是难写。好在枕书姐姐不曾为流俗所污,不似我辈、动笔辄入恶趣味之魔道。虽然,亦终非时下横扫东邻某国的所谓“空气系”者。有文化的百合才是耐看的百合。何况,也写出了人生中许多难追且无奈的事请。
评分人生若只如初见
评分会想到这样一类女子:心思细腻缜密、敏感于四季风景,擅从诗词歌赋戏曲里收获趣味,而这种情结搁在普通青年眼里或许难以消受。好在因缘让她们识得彼此,她懂得自己所有的小情绪小心思,共处是时光不用过多言语也能熨帖安心,竟似胜过恋人百倍;时光于是慢下来,一切看起来都温婉美好。但终有一日,她们面临着走出象牙塔走向烟火人间,曾经依偎在一起的小世界渐渐因各种原因难以为继,起承转合会在此拉开走向各异的篇章。但这样的情多么好,与最喜欢的姐妹知己嬉笑怒骂着度过那样一段飞扬跋扈的时光,即便知道终归会剥离彼此进入各自独立运转的小星球,岁月终将如流水般平淡着走向中年老年;但曾相携相伴走过这样的岁月或也算不负流年。放在现实中,未必所有人都如此精通文艺张口成句下笔便是水墨工笔,但女子之间这份情却是差不离的。文字间景况美且静。
评分「岁时记秋 季语:残暑,夜寒,长月,八朔,干柿,菊枕,流灯,秋扇,蓼花,菱食。松尾芭蕉:秋深矣,不知邻人作何事?姜白石:淮南皓月冷千山。」「 岁时记冬 季语:初霜,雪晴,枯野,狐火,岁暮,围炉,枯芦,寒椿,水仙,山眠。小林一茶:露水的世,虽然是露水的世,虽然是如此。白居易: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枕书文笔极佳,娓娓道来,用温柔的语言描写的却是极深刻极负重的感情。颇具青山七惠的风格。要说绝好 自然称不上,但因个人癖好的京都、松尾芭蕉及清少纳言, 给予4星。
评分最喜欢《梅雨》里知恩寺换裳之后,和《观灯》“谢谢你”,以及通篇描摹岁月里的情深意长。真想知道某人近况怎么样了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