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尽描述了从戊戌变法到君主立宪再到辛亥革命爆发,建立共和政体的艰难曲折的历史进程。全景展现清末民初风起云涌波诡云谲之政局。
重磅观点摘编:
1、康有为并不是圣人君子而是是一历史巨骗。公车未上书,拟“伪诏”,篡改谭嗣同绝笔诗,甚至主张与日本“合邦”。也正是因为他的激进改革思路彻底葬送了戊戌变法而导致了戊戌政变。康有为如此作为是因为他一开始就怀有个人野心。
2、慈禧也是温和的改革派,也有其作为“女政治家”的品行和素养。戊戌变法中她始终是站在改革一派,只不过她更倾向于温和改革,维护皇权。
3、晚清乃至辛亥后的政治中,权争始终是政治改革的梦魇。每一次改革、革命都伴随着激烈的、你死我活的权利斗争。
4、李鸿章不是卖国贼而是一代政治家。辛丑条约是在李鸿章忍辱负重进行了种种努力下争取到的国家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5.袁世凯是治世之能臣,一直是大力倡行新政,并践行新政,维护共和政体。他并未签订二十一条,而是通过外交努力最大程度地挽回了国家的损失。《辛丑条约》签订后,在侵略者不允许驻军天津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首支警察部队。他也不是刺杀黄兴的幕后指挥。所谓“卖国贼”“窃国大盗”“复辟狂”的评价都是不公允的。
6、一代革命家孙中山身上也不乏专制主义和投机色彩,为争取权利,他甚至有让日本和美国接管中国的卖国想法。
7、以义和团为代表的狭隘民族主义、迷信愚昧、盲目排外是国家的大敌。
8、晚清的改革和辛亥革命给当下的启示是:不进行宪政改革,或者放慢改革步伐只能导致革命,只能是死路一条。只有温和改革才是中国真正的出路。
读晚清史是绕不开康梁二大家的。畅想康有为若是在变法中事分轻重缓急,不那么激进地大搞拆除运动,历史的方向会不会就此转个弯呢?有学而无术,是学术大家,可惜在政治上却被人玩弄于鼓掌。真是可悲可叹。文末,看到他最后写文回顾自己一生时几次痛哭流涕,心中蓦然对他起了不...
评分这里不说大的改革,而仅仅谈谈我能够有些想法的企业内部改革。 看过《温故戊戌年》后,就常常想,在一个企业中自然有它的慈禧、光绪、翁同龢、康有为、梁启超、荣禄、袁世凯、伊藤博文等等等等。当一个改革摆到个人面前,每个人都会在桌面上摆出理想、理论、宗法等等堂而皇之的...
评分历史没有终结 ——评张建伟《走向共和:晚清历史报告》 无分国别,人类历史都是自由的历史。 ——克罗齐 有位法国先哲说,只有历史故事平淡乏味的国家和民族才是幸福的。从这一点来说,中国人或许比较不幸福。美国汉...
评分刊《潇湘晨报》2012年7月16日 上世纪末,《走向共和》遭遇被禁播的命运。也正因其被禁播,引发了大江南北的热议及广泛传播,一段孙中山的演讲视频更是持续被网友拿出来分享、点击与推荐。即使在二十一世纪已经走过了十二年,仍有网友不断翻出那些视频在各大社交网...
评分这里不说大的改革,而仅仅谈谈我能够有些想法的企业内部改革。 看过《温故戊戌年》后,就常常想,在一个企业中自然有它的慈禧、光绪、翁同龢、康有为、梁启超、荣禄、袁世凯、伊藤博文等等等等。当一个改革摆到个人面前,每个人都会在桌面上摆出理想、理论、宗法等等堂而皇之的...
在两星和三星里考虑了一下,最后还是两星吧。
评分多少有炒冷饭的赶脚,新颖观点不太多,考证来考证去就是“公车未上书”还有点新意(且未能盖棺定论),翻译文言折子的时候,经常用“啦”作为助词有卖萌嫌疑~
评分20150803
评分最好和茅的《天朝的奔溃》《史事考》放一起看,前几年新资料大众知道少的,还有“康圣人”的信众辟谣。
评分可看作是给古今第一大妄人康有为的开脱之作,抛去此点,还是值得一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