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鬱沁,1990年於斯坦福大學獲得學士學位,並分彆於1996和2001年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本書被美國曆史研究學會授予2007年度費正清奬,被評為東亞現代曆史研究中的最佳著作。
在本書中,林鬱沁圍繞著1935年施劍翹在佛堂射殺軍閥孫傳芳這一扣人心弦的曆史事件,通過對媒體、政治和法律檔案的詳盡調查,展示瞭施劍翹設法為父復仇、吸引媒體注意並爭取公眾同情的策略。《施劍翹復仇案:民國時期公眾同情的興起與影響》作 者認為這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轟動並激發同情,是因為它與性彆規範之論爭、法製改革與法外正義孰輕孰重以及國民黨政府擴張威權統治等更大的社會性問題聯係瞭起來。在這次審判事件中人們關注的不僅僅是一個年輕婦女的命運,更是“情”能否超越“法治”、挑戰民國之政治權威這一更大問題。
發表於2025-02-03
施劍翹復仇案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作者是否誇大瞭大眾媒體的作用?在林鬱沁看來,“公眾同情”是一種隨著大眾媒體興起後産生的“新”的情感體驗。可是,“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悠久曆史。比如,在沒有大眾媒介的春鞦時期,就有眾怒一說。(《左傳•襄公十年》就有講到“眾怒難犯”)既然有眾怒,是否也可...
評分 評分圖書標籤: 海外中國研究 社會史 曆史 中國現代史 |近代史| 近代史 社會學 法學
這一案件的曆史寫作方式很得微觀史學的典範,更重要的是,施劍翹如何在刺殺孫傳芳後通過輿論為自己脫罪,輿論在傳播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國傢法製化與去法製化兩點的互動等幾個分彆在微觀與宏觀層麵討論的議題,通過林老師的分析聯係起來,很有衝擊力:當輿論與民眾對於政府的認可微乎其微,寜可贊同古典的復仇,也不贊成法律的審判;而失敗的黨—國政治對於維護法律,也力不從心,在走完形式化的審判過程之後,就將最終審判權讓渡給瞭輿論.
評分作者以民國時期轟動一時施劍翹刺殺孫傳芳為研究案例,探求近代中國社會傳媒興起後的情與法以及一些附帶議題的研究,本書也是小事件大曆史的典型寫法;在這場司法對決中,施深諳媒體的特點,將自我塑造成一位俠女孝女,與孫的軍閥所帶的惡所區分,通過輿論影響司法最終在國民政府的特赦下釋放,在這場對決中除瞭錶層各大政治勢力的對決,更有深層次的黨權對司法權的俘獲,結閤楊天宏老師對北洋到國民政府司法權的變遷,從獨立司法走嚮黨化司法;這場對決既有近代傳媒興起的對集體情感的塑造,以及沒有展開寫的司法的失範過程。
評分研一上新聞傳播史陳繼靜的讀書報告
評分研一上新聞傳播史陳繼靜的讀書報告
評分作者以民國時期轟動一時施劍翹刺殺孫傳芳為研究案例,探求近代中國社會傳媒興起後的情與法以及一些附帶議題的研究,本書也是小事件大曆史的典型寫法;在這場司法對決中,施深諳媒體的特點,將自我塑造成一位俠女孝女,與孫的軍閥所帶的惡所區分,通過輿論影響司法最終在國民政府的特赦下釋放,在這場對決中除瞭錶層各大政治勢力的對決,更有深層次的黨權對司法權的俘獲,結閤楊天宏老師對北洋到國民政府司法權的變遷,從獨立司法走嚮黨化司法;這場對決既有近代傳媒興起的對集體情感的塑造,以及沒有展開寫的司法的失範過程。
施劍翹復仇案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