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先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一九二五年受聘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后任清华大学中文、历史系合聘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第一组主任及故宫博物院理事等,其后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后带全家离北平南行,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一九三九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通讯院士。一九四二年后为教育部聘任教授。一九四六年回清华大学任教。一九四八年南迁广州,任岭南大学教授,一九五二年后为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五五年后并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陈寅恪
出品人:
页数:358
译者:
出版时间:2001-4
价格:4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09418
丛书系列:陳寅恪集(2001版)
图书标签:
  • 陈寅恪 
  • 历史 
  • 隋唐史 
  • 陈寅恪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 中国历史 
  • 隋唐 
  • 史学 
  • 国学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这本书以陈寅恪执教期间备课讲义及其它零散史学原稿结集出版,为海内首次付印。遵作者生前愿望,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人名、地名、书名均不加符号注明,一般采用通行字,保留少数异体字。

这本书中纠正了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王遵绝无功业之说。列举史实,证述遵在东晋初年,团结江东境内诸政治社会力量,共同抵御北方盛强胡族之侵略。当时中国之文化,因而得以保存,故其功实不可没。文中又分析南来北人之社会階層及居住地域,并论其与后来南朝史事之关系。篇末附载近年广州出土晋墓磗铭,亦可供治史者之参证。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近年来,学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陈寅恪热”,纷纷扬扬间或存在一些有所目的的论述,但这并不能掩盖陈寅恪的学术成就及其影响力。本文旨在回归对陈寅恪学术思想的研究,以其代表作《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为根据,探讨陈寅恪治“不古不今之学” ——中古...  

评分

久负盛名的著作,果然名不虚传。 必须要说的, 1)观点结论与众不同。隋唐制度,以前的人包括陈先生的同时代人,多数都认为是延续西魏北周而来的,陈先生的结论是与其说是西魏北周不如说是北魏北齐和南朝的梁陈。魏齐更多的继承了(曹)魏(西)晋的遗产,但是却不能继续发展,...  

评分

所读版本为商务印书馆出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2011年12月第一版。 匆匆读了其中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部分。 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论《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第二编论《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第三编论《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三...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原来教科书里关于牛李党争的论述,基本都来自此书。

评分

CP还未能发掘的原型如数家珍

评分

辛神对“集团分析法”的反思,似比仇鹿鸣、范兆飞二位更为深入,或者说批判更激烈,虽然多是承袭乃师黄永年先生的故智。陈先生率先提出“关陇集团”来解释北周、隋唐的政治变迁;其高足万绳楠先生紧随其后,以“汝颍集团”、“谯沛集团”分析曹魏政局;田余庆、唐长孺又私淑寅恪老,分别主张“淮泗集团”与“江东集团”、“东州集团”与“益州集团”梳理东吴、蜀汉政权;方诗铭(同是陈老高足)还指出汉末西部并州集团与凉州集团的合分、东部袁绍与曹操这一集团的内讧左右着天下大势。总之,陈门弟子把“集团分析法”从隋唐推广到秦汉,真的是牛得一批!与之齐名的吕思勉、钱穆二老对陈老部分观点多有批评,可供参考。

评分

虽然不是为西域史立论,但其西域史研究处处可观

评分

原来教科书里关于牛李党争的论述,基本都来自此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