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學日本及歐美,先後就讀於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和美國哈佛大學。一九二五年受聘清華學校研究院導師,迴國任教。後任清華大學中文、曆史係閤聘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第一組主任及故宮博物院理事等,其後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三七年“蘆溝橋事變”後帶全傢離北平南行,先後任教於西南聯閤大學、香港大學、廣西大學和燕京大學。一九三九年被選為英國皇傢學會通訊院士。一九四二年後為教育部聘任教授。一九四六年迴清華大學任教。一九四八年南遷廣州,任嶺南大學教授,一九五二年後為中山大學教授。一九五五年後並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
這本書以陳寅恪執教期間備課講義及其它零散史學原稿結集齣版,為海內首次付印。遵作者生前願望,全書采用繁體字竪排,人名、地名、書名均不加符號注明,一般采用通行字,保留少數異體字。
這本書中糾正瞭王鳴盛十七史商榷中王遵絕無功業之說。列舉史實,證述遵在東晉初年,團結江東境內諸政治社會力量,共同抵禦北方盛強鬍族之侵略。當時中國之文化,因而得以保存,故其功實不可沒。文中又分析南來北人之社會階層及居住地域,並論其與後來南朝史事之關係。篇末附載近年廣州齣土晉墓磗銘,亦可供治史者之參證。
發表於2025-02-02
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所讀版本為商務印書館齣版《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2011年12月第一版。 匆匆讀瞭其中的《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部分。 全書分為三編,第一編論《統治階級之氏族及其升降》、第二編論《政治革命及黨派分野》、第三編論《外族盛衰之連環性及外患與內政之關係》。三...
評分此書無論生前抑或身後,名不可不謂矜誠之至。其蕪廊已成,後人若欲突破,亦必先窺牖而望,俟而以尋天倪。陳寅恪先生所創諸多如今已成範式,內容自不必說,其"牛李黨爭"以及中唐以降之人口等諸多問題對後學者來說是無法繞過去的。即便作者謙遜稱之為":草率寫成此書,命之曰稿者...
評分 評分一、基本內容 陳的三篇文章各有側重,上篇講統治階級之氏族及其升降。一是圍繞李唐皇室世係更改,講述鬍漢文化。二是圍繞“關中本位政策”展開,從北魏孝文帝改革以來,漢化與鬍化交替,最終在宇文泰創建的“關隴集團”中得到瞭暫時的緩和。三是提齣“文化較血統更為重要”,民...
評分圖書標籤: 陳寅恪 曆史 隋唐史 陳寅恪集: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中國曆史 隋唐 史學 國學
陳公給我的那種古怪感覺逐漸成型定位,他淵博深邃,自信的近乎自負,有些推論委實感覺有些勉強,但是,偉大的陳公真正的把曆史體係化,看齣瞭其中的脈絡,淵源與嬗變,讀之如飲醇醪,不自覺沉醉,為瞭陳公,我第一次用kindle啃完瞭一本繁體竪排書,感覺沒那麼不能接受,除瞭不能眉批與筆記
評分原來教科書裏關於牛李黨爭的論述,基本都來自此書。
評分僅四五天時間,看完瞭《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後人口中的盛世自始至終貫穿著內憂外患,內部政權極其不穩定,政權更迭之際常有革命政變或矯詔篡權,歸因於前期關隴門閥與寒門子弟之爭、後期牛李黨爭及閹寺禍亂,外部有吐蕃、迴紇、突厥、南詔、高麗等夷狄輪番侵擾。盛世至極也不過如此,其他曆代有多慘?
評分讀竪排繁體時總想把自己打迴重造。。。
評分以後找個時間再讀一遍
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