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汉字图解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常用汉字图解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常用汉字图解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著者简介


常用汉字图解 电子书 图书目录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6-26

常用汉字图解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常用汉字图解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常用汉字图解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喜欢 常用汉字图解 电子书 的读者还喜欢


常用汉字图解 电子书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谢光辉
出品人:
页数:652
译者:
出版时间:1997-08
价格:8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03329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汉语语言文字  对外汉语   


常用汉字图解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描述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它已经有了五六千年的发展历史,现在有约占全球人口四分之一的人在使用着它。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文明紧密相关。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延伸、传播和交流的基本工具,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进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天,汉字为全世界每一个华语华文的应用者所时刻不可或缺,在世界文化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习汉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汉字。如何有效地学习汉字,是摆在语文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

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的形体与字义密切相关。因此,要了解汉字,首先就要掌握汉字形体结构的特点和规律。根据字形辨析文字的本义,并进而说明其引申义和假借义,是研究汉字的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研究汉字的形体构造,中国传统文字学有“六书”之说。所谓“六书”,是指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种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从字形学的角度来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可以说是汉字的构造方法,而转注、假借则不过是用字之法。所以,过去认为“六书”是汉字的造字之法,其实是不确切的。不过,“六书”说基本上反映了汉字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对正确了解和掌握汉字的构造原理及其使用规律,进而从根本上认识和把握每一个汉字的本来含义,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1.象形 所谓象形,就是象实物之形,也就是把客观事物的形体描绘出来的意思。汉字多起源于图画文字。最初的汉字字形多是根据实物的形状把它描画出来的,这就是象形。不过,象形字和图画是有其本质性的区别的。象形字的写法较图画大为简化,往往只是实物形体的一个简单轮廓(如日、月、山、川、人、大等),或某一具有特征性意义的部分(如牛、羊等)。此外更主要的是,它必须和语言中表示概念的词和语音结合起来,从而成为记录语言的符号。随着字形的不断简化和抽象化,后代的象形字的形体与造字之初大不相同。从甲骨文发展到现在的楷体,原来的象形字已经完全不象形了。实际上,它们已经失去了象形的意义,成了单纯的书写符号。

象形字要象实物之形,而语言中很多抽象的概念是无形可象的,是不能“画成其物”的。这一必不可免的局限性制约了象形字的发展。所以在汉字中,象形字的数量并不多。但象形却是汉字最基本的一种造字方法,是各种汉字形成的基础:指事字的大部分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指示符号造成的,会意字则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组合而成,而形声字实际也是两个象形字(或会意字、指事字)的组合,只不过其中一个用来表示意义类属,另一个用来代表读音罢了。

2.指事 指事是一种用抽象的指示符号来表达语言中某种概念的造字方法。指事字的构成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象形字上添加指示符号构成的指事字,如刃、本、末等;另一种是由纯抽象符号组成的指事字,如上、下、一、二、三等。指事字在全部汉字中是数量最少的一种。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字都不需要用指事的方法来造:要表示客观的物体,可以用象形的方法,而要说明抽象的概念则可以采用会意或形声。

3.会意 所谓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以表示一个新的意思。从结构上看,会意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并列或重叠。从意义上讲,它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字的意义的会合。如一个“木”字代表一棵树,两个“木”字组合在一起则代表成片的树群(林),而三个“木”字则表示更大面积分布的树林(森)。又如休字,由“人”和“木”组成,表示人靠着大树歇息的意思。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组合而成。它和象形字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象形字是独体的,而会意字则为合体。会意的方法与象形、指事比较起来,有很大的优越性。它既可以描绘具体的实物,也可以表达抽象的概念;不仅能描绘静态的物貌,同时也能够反映物体的动态。一个象形字,可以和很多其他的象形字组成不同的会意字;而同一个象形字,由于排列方式的不同,也可以组成不同的会意字。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象形字的利用效率。所以,会意字的数量要比象形字和指事字多得多。在形声造字法广泛使用之前,会意是一种最主要的造字之法。只是在更先进的有标音成分的形声字被普遍使用之后,它才退居次要的地位,甚至原有的会意字,也变成了形声字(如“块——块”),或为同音的形声字所代替(如“渺”)。

4.形声 形声字是由意符(形旁)和音符(声旁)两部分组成。其中意符表示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或类属),音符则代表形声字的读音。如以“木”为意符的形声字“松”、“柏”、“桃”等都属于树木类,而以“手”为意符的“摧”、“拉”、“提”、“按”等都同手的行为动作有关。但在形声字中,意符只能代表其意义范畴或类属,不能表示具体的字义。它的具体字义是靠不同的读音,也就是不同的音符来区别的。有些形声字的音符既有表音的作用,又有表意的作用(如“娶”)。这就是所谓的“会意兼形声”。但是就多数形声字来说,音符只是表示读音,和字义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江”、“河”二字,其中的“工”、“可”只代表读音,和江、河的字义是毫无关系的。

形声造字法进一步打破了象形、指事、会意的诸多局限,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我们知道,世界上许多事物或抽象概念是很难用象形或会意的方法来表示的。比如“鸟”是鸟类的总称,但是鸟的种类成千上万,无法用象形或会意的办法来一一加以区别。于是,就出现了形声字:用“鸟”作为意符来表示鸟的总类,而用不同的音符来区别不同种类的鸟,如鸽、鹤、鸡、鹄等。由此方法,就产生了大量的形声字。越到后代,形声字的发展越快,数量也越多。据统计,在汉代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形声字约占收录汉字总数的80%;宋代的《六书略》,形声字占了88%;清代的《康熙字典》达到90%;而在现在通用的简化字中,形声字更是占了绝对的多数。

5.转注 转注是“六书”中最多争议的一个概念,历来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根据许慎《说文解字》的定义,所谓转注字应该是指那些同一部首、意义 相同、可以互相注释的字。如“老”和“考”两个字,都隶属于老部,意义也相同。《说文解字》:“老,考也。”又:“考,老也。”说明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注释的。

严格来讲,转注只不过是一种“训诂”的方法。其目的在于解释字义,即用“互训”的办法比较、说明字义,并不能因此造出新字来。因此,转注不能算作是造字之法,而是一种用字之法。

6.假借 假借也是一种用字之法。许慎给它的定义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用来表示另外一个意义的字,就是假借字。它是借用已有的字来表示另外一个新的词,并不能因此而产生一个新的字,所以也不能算是造字之法。在早期文字中,假借字的数量是不少的。因为那时所造出来的文字数量不多,要用较少的字表达语言中众多的概念,就必须采用同音假借的办法,以扩大字的使用效率。如甲骨文的“自”是个象形字,其本义是指鼻子,借用来表示自己、自我的意思。又如甲骨文“来”字象麦穗形,本义指麦子,假借为来往之来。

本书定名为《常用汉字图解》。所收六百五十二个字绝大部分都是常用字。少数字不大常用,但与同类字属于一个系列(如鼎类的镬),为使读者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一并列出。在选字上,以象形、指事、会意字为主,亦杂有个别形声字,主要是由早期的象形字或会意字转变而来的形声字。

按照科学的分类方法,我们把这六百五十二个汉字分别归属于人体、器具、建筑、动物、植物、天文地理等几大类。全书按义类排列,而每一类中又将意义相关的字排列在一起。通过这样的分类和排列,能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早期汉字的造字规律和特点,即所谓的“近取诸身(人体),远取诸物(器具、建筑)”,“仰则观象于天(天文),俯则观法于地(地理),视鸟兽之文(动物)与地之宜(植物)”。

常用汉字图解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常用汉字图解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常用汉字图解 2024 pdf epub mobi 用户评价

评分

对外汉语教学用

评分

对外汉语教学用

评分

对外汉语教学用

评分

还不错。配图很可爱。

评分

对外汉语教学用

常用汉字图解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