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宁娜》这部小说是以安娜·卡列宁娜的名字来命名的。在小说中,安娜的形象的确居于中心的位置。安娜是一个天生丽质、情感真诚、内心世界丰富的年轻女人。她由姑妈作主,嫁给一个思想保守且比她大很多的官僚卡列宁。多年来,她一直安于贤妻良母的生活,但与渥伦斯基的邂逅,又重新唤醒了她对生活和爱情的追求。在当时的上流社会,私通并不少见,但安娜不愿长期欺骗丈夫,毅然把她和渥伦斯基暧味的关系公开,从而被上流社会抛弃,同时也受到卡列宁的报复。她拼命挣扎,但还是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最后卧轨自杀……
每天断断续续地,在网页上读完了《安娜·卡列宁那》。怀着对长久以来对老托的偏见,和对老陀的偏爱,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句评论:就小说的艺术而言,老托是胜于老陀的。言之有理。不过有趣的事也在这里,正是由于出色的全局掌控和局部...
评分《安娜·卡列宁娜》的第一句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可是,这句话背后至少有两个问题:幸福如何而来?不幸又是如何而来?当我读完托尔斯泰写就的这部巨著时,我心里有了答案。 1. 列文和安娜两条主线 《安娜》一书有两条主线:安娜...
评分读安娜的起因是在网上的几个朋友的写得很好看的书评,每看完一篇我就想,要去找来看看了,每下一次决心就给我增添一次心理压力,因为《安娜》应该就是那种我知道很好而又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看得到它的好的书。 托尔斯泰的小说我以前只在中学看过《复活》,也算是完成暑假作业,...
评分读安娜的起因是在网上的几个朋友的写得很好看的书评,每看完一篇我就想,要去找来看看了,每下一次决心就给我增添一次心理压力,因为《安娜》应该就是那种我知道很好而又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看得到它的好的书。 托尔斯泰的小说我以前只在中学看过《复活》,也算是完成暑假作业,...
人物刻画的太真实了以至于我极其厌恶安娜,她除了美貌之外,身上聚集了女人的几乎所有令人厌烦的毛病,自私,虚荣,虚伪,贪婪,妒忌,等等。结局纯属咎由自取。所谓追求爱情、自由的生活不过是不负责任的情欲的借口罢了。虽是大师手笔,阅读感上这本要比《战争与和平》差很多,被安娜败坏了。
评分对安娜之死毫无动容;感动于莱文皈依于善
评分虽然以安娜的名字为名,但是这里面最令人向往的夫妻生活是列文和基蒂的~婚姻是围城。
评分还能说什么~~ 这就是人生——爱情、理想、婚姻,哪有什么完美和无暇,有的只能是宽容和感恩以及无尽的叹息。
评分重读《安娜》,修正对安娜丈夫卡列宁的评价。初读重点放在安娜的恋爱,自然先入为主地以为卡列宁是个无趣伪善之人。重读才发现托尔斯泰赋予这个人很深的气质,我特别欣赏他尖酸刻薄的吐槽(包括自嘲)。喜欢吐槽的人大多不伪善不无趣,而他对安娜的容忍更见其不是冷酷之人。无趣伪善冷酷,这是从安娜眼中得来的印象,这种视角常常会蒙蔽同情她(及其出轨)的人的眼光。整部小说没有大奸大恶之人,尽管人人都有自己的小奸小恶。没有坏人却发生了极坏的事情,正是作品的深度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