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1911- ),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发表于2024-11-21
我们仨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朋友说过一句很犀利的话:现在网上的追悼会就像在赶场子,一旦哪个名人死了,谁都要来表示下,凑个热闹,哪怕他们对此人根本不了解,一部作品也没看过。 我不敢给这话公开点赞,因为相信这种事很多人做过。但我向来是不愿给陌生人悼念的,如果悼念,必要心存一些真实的情感,...
评分这样一本书大卖,有点意外,据说已经印了四五十万,排行榜仅次于《希拉里自传》。大概是大众抛弃了一位表演过火的“文化大师”后,需要再找一位有格调的“文化饰品”来装点吧?书的装帧果然有品格,书皮是淡棕色的皱纹纸,书摊老板告诉我这纸是进口的。有一个加印版是绿...
评分讀完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好一陣子,一直沒敢多寫心得,怕一寫觸動了心頭上脆弱的神經,對老人形單影隻的處境湧上不可收拾的哀愁。有時整理書架,一眼望見台灣時報繁體版和北京三聯簡體版的《我們仨》並列,就只想見分別在封面及封底楊絳微顫的筆觸寫下的:「我一個人思念我們...
评分杨绛的《我们仨》真是一本悲情却又温情的爱恋之书。 全书分三部分:“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和“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前两部分以梦的形式虚写女儿钱瑗与丈夫钱钟书最后的日子,最后一部分实写几十年来一家人共同度过的风风雨雨。我最喜欢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
图书标签: 杨绛 回忆录 我们仨 亲情 钱钟书 随笔 回忆 散文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两部分文章,一虚一实,前一部以驿道比人生,客栈比寓所,道尽生离死别种种难舍,但却以虚衬实,好似一个悲伤的童话,最后相依为命的一家三口最终散失于古驿道。第二部分叙事跨度大,细节更丰富,而且是平实的回忆散文,能够窥见这一学者家庭的一些生活细节。尤其对了解钱钟书人生际遇和性格特点有很大帮助。杨绛孤身一人回忆逝去的至亲,文字中未见过重的悲伤和遗憾,透露出来的是对温馨生活的回忆,这回忆传递出阵阵温暖让杨绛的晚年不感孤寂,也让读者感叹不已。
评分“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评分杨绛骨子里还是有点“作”的。
评分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本书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尽管其中体现了一家三口之间的亲情和温情,可我实在不喜欢这种梦境的表述形式,感觉将原本很真的情感弄得很不真。 然而我的确实在实在很喜欢这本书的第三部,也就是对生活的回忆这部分,朴实的叙述之中蕴含着浓浓的深情,让人不由得感叹,文字的表述根本不需要技巧,需要的是一种情感的流露,或者说,文字的技巧达到一定的高度便会仿若无技巧般,正如化妆的高境界是让人看不出你化了妆。
评分这是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全是梦。
我们仨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