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生于台湾高雄县。1986年出版《野火集》,抨击国民党政府黑暗统治,轰动台湾,当月再版二十四次,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
1999年任首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2003年来,先后任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访问教授。《南方人物周刊》中国“五十位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安德烈(Andreas Walther)
1985年12月生于台湾,八个月大移居瑞士及德国。2006年进入香港大学经济系,认为经济学得很“好玩”。
发表于2025-04-21
亲爱的安德烈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上大学前爸爸郑重其事地说:在学校要每个月写一封信回来家里.当时的第一反映就是好笑.爸爸一定是受到诸如<<左宗棠家书>>,<<傅雷家书>>的感染,才严肃地得出这样一个他自认为颇有意义的结论吧.当时爸爸见我不以为意,还问了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你知道我为什么叫你写信吗? 本来就...
评分 评分安德烈: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了,可能是自从习惯了昼夜颠倒的作息以后,我的睡眠质量就变得越来越不好。年纪小的时候用力挥霍,透支体能也不觉得辛苦,现在渐渐大了,毛病就全都找上门来。昨夜的梦乱七八糟,一整夜我都被各种支离破碎,奇怪诡异的梦境困扰。其实每天晚...
评分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评分又是农历新年时。爸爸在那之前一直打电话来问我,订的是什么时候的车票。之类的话。我默然着爸爸的安排。其实不是太愿意回去。因为知道即便那几天在爸爸的家,与他和其他的亲友一起生活几天,那种状态,却不是我所想要的。似乎总是摸不明,猜不透。似乎总是因着隔代的关系,互...
图书标签: 龙应台 教育 亲爱的安德烈 随笔 台湾 成长 亲情 散文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
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最烦这种自以为开明,用假模假式的民主与平等来满足自己优越感的父母,蹲下来望着孩子的眼睛和他对话,就和每个周末在教堂祷告一样,更大的意义上它只是一种姿态,什么都代表不了。父母不要总奢望去做孩子的好朋友好吗?你不可能做到。如果你听说孩子买了重型机车第一反应不是车子好酷而是危险系数太高,如果你知道孩子吸大麻去脱衣舞厅第一反应不是哇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去而是担忧他可能走上歧路,你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他真正的朋友。身份已经注定,就不再要强求,所有的父母如果能老老实实承认做好父母不易但自己将努力,已经是所有家庭的万幸了。我也不喜欢龙应台的文人式政治和道德,她遮住眼睛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并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崇高而圣洁的,我厌恶这种自以为是的逃避。我宁肯把一切都假定为恶意,站在反对的阵营上去看这个世界才能看得更清晰
评分太动人了,搞得我超级想生孩子
评分我实在很好奇母子之间的对话居然是关乎天下苍生关乎人生哲学关乎严肃的生活态度,难道不应该是最近没钱求打钱最近生病了最近谈女朋友了最近学习不太好之类的么?
评分觉得安德烈写的比龙应台好。龙有几封不像是写给儿子的,像秀给大家看的。
评分好喜欢那句“人与人之间,有语言,但没有交流”
亲爱的安德烈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