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丁(1775―1817),英国十九世纪初期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她出生在英格兰汉普郡一个乡村牧师的家庭,从小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只在父母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和流行小说。她终身未婚,二十岁左右开始写作,先后写出六部反映英国乡绅生活的长篇小说。一八一一年,匿名发表了《理智与情感》,受到好评,以后又接连出版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爱玛》(1815)。她逝世后的第二年,《诺桑觉寺》和《劝导》同时问世,并且第一次署上作者的真名。
《劝导》描写了一个曲折多磨的爱情故事。贵族小姐安妮・埃利奥特同青年军官温特沃思倾心相爱,订下了婚约。可是,她的父亲沃尔特爵士和教母拉塞尔夫人嫌温特沃思出身卑贱,没有财产,极力反对这门婚事。安妮出于“谨慎”,接受了教母的劝导,忍痛同心上人解除了婚约。八年后,在战争中升了官、发了财的温特沃思上校休役回乡,随姐姐、姐夫当上了沃尔特爵士的房客。他虽说对安妮怨忿未消,但两人不忘旧情,终于历尽曲折,排除干扰,结成良缘。
《劝导》的意义并不限于它那动人的爱情描写,也不限于它那关于爱情与谨慎的道义说教,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比较深远的社会意义。这首先表现在:小说对腐朽没落的贵族阶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沃尔特爵士是个“愚昧无知、挥霍无度的准男爵”,他“既缺乏准则,又缺乏理智,无法保持上帝赐予他的地位”,最后失去了在自己庄园上生息的“义务和尊严”,只能躲到一个小镇上去“沾沾自喜”。作者告诉我们,“爱慕虚荣构成了他的全部性格特征”;而在这爱慕虚荣的背后,又掩盖着他的势利与自私。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不惜低三下四地去巴结达尔林普尔子爵夫人母女;为了维护家族的“声誉”,他又竭力阻止安妮嫁给“出身卑贱”的温特沃思上校,阻止安妮同“低贱的伙伴”史密斯夫人交往。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沃尔特爵士在阻挠女儿的同时,自己家里却收养着一位出身卑贱的妖女人(克莱夫人),长期同她卿卿我我的,差一点把她变成“沃尔特爵士夫人”。这是对那位贵族老爷的绝妙讽刺,充分暴露了他的伪善面孔。
如果说小说对沃尔特爵士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贵族等级观念的嘲讽,那么它对埃利奥特先生的刻画则显示了作者对贵族世袭制度的抨击。沃尔特爵士因为没有儿子,便选定他的侄儿威廉・埃利奥特做假定继承人,并指望他能娶他的长女伊丽莎白为妻。怎奈埃利奥特是个“诡计多端、冷酷无情”的负心人,他一心向往发财致富,竟“把家族的荣誉视若粪土”,根本不把爵士父女放在眼里,硬是娶了一个“出身低贱的阔女人”。后来,在贪婪和纵乐之余,他逐渐认识了准男爵的“价值”,赶忙跑到爵士府上修好。当他发现克莱夫人正在追求沃尔特爵士,因而有可能危及他的继承权时,便又不择手段地使用阴谋诡计,甚至想娶安妮为妻,以便利用做女婿之便,守在近前监视沃尔特爵士,不让他续娶克莱夫人。安妮同温特沃思订婚后,他的奢望破灭,最后使出杀手锏,诱使克莱夫人做了他的姘头。看,沃尔特爵士的未来继承人竟是这样一个心狠手辣的恶棍!
《劝导》不仅塑造了几位令人生厌的反面人物,而且塑造了一些讨人喜爱的正面人物。安妮・埃利奥特是个异乎寻常的女主角,她聪慧,美丽,对爱情既忠贞,又谨慎,因而导致了八年的不幸遭遇。后来,她同温特沃思回顾这段不幸时,能用一种遁世、和解的眼光看待是非,并不怨天尤人。所以有的评论家感叹说:所有小说的女主角中,很少有人像安妮・埃利奥特那样招人喜爱,令人同情。另外,以温特沃思上校为代表的一伙海军军官,他们一个个是那样开朗,那样真挚,那样热情,与沃尔特爵士、埃利奥特一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难怪安妮能“为做一个水兵的妻子而感到自豪”!
“几乎没有一个女人能拒绝简•奥斯汀。”记不得是在哪里看过这么一句话。虽然不知道其他女同胞们怎么看,我自己是非常喜欢简•奥斯汀的小说的。她的小说中关于婚姻和爱情的主题是人类永远探讨的话题;即使抛开主题,单就她的讽刺艺术而言,就是很值得研究和学习的了。 ...
评分一晃八年多过去,曾经相爱却分手的人再次相逢,会上演怎样的一幕? 八年前,她是生长在优渥环境中的贵族小姐,他只是一个看起来没什么前途的青年海军,她听从父亲和教母的劝导,离开了他;八年里,她一直恪守心底对他的浓浓爱意,拒绝了能带给自己下半生安定生活的其他人;八...
评分依旧是奥斯汀的作品,《劝导》要比《爱玛》薄一半,却比《爱玛》紧凑得多、动人得多。果断抛弃纪录片风格的全对白式写作法,奥斯汀以传统的旁观者的身份讲故事,很快打动了我的心。 这是一个简单却讨巧的故事,凯利奇庄园的沃尔特.埃利奥特公爵有三个女儿,伊丽莎白、安妮和玛...
评分《劝导》是简·奥斯汀一生中最后完成的小说。当时她已因某种不明原因的慢性绝症去往巴思地区做矿泉水治疗,但矿泉水疗效欠佳,她离开人世时才四十岁。所以《劝导》一书中部分情节发生在巴思,巴思吵闹而喧哗的人世里蕴含着某种生命的活力,她说。 没落的准贵族家有三个...
评分这是简最为伤感的作品。 早年那个轻松欢快的丽萃终于变成了隐忍沉静的安妮,姑娘还是那个姑娘,就是老了。雅致的嘲讽依旧,但那已非小女孩的玩笑而是沧桑过后对人世的批判。我看到的是简的宿命和无奈,那个可爱的温特沃斯何尝不是达西的化身,那是简给自己的又一个安慰,同时又...
你谁的话都肯听,就是不肯听我的话
评分“我是说,只要你们的恋人还活着,而且为你们活着。我认为我们女人的长处(这不是个令人羡慕的长处,你们不必为之垂涎),就在于她们对于自己的恋人,即便人不在世,或是失去希望,也能天长日久地爱下去!”唉难怪奥斯汀会为了汤姆·勒弗罗伊和那位死去的牧师一直未婚,她是相信至死不渝的爱情,即使分离和死亡也不能磨灭吧。
评分八年~你未娶,我未嫁,这是对当初爱情最好的祭奠!
评分我们女人也有一项优点,你们不必垂涎,那就是当心上人已不在世上或者爱已不再时,我们仍然能够天长地久地 爱下去。
评分这是第几遍读《劝导》了……小时候看奥斯汀的故事,最后会为女主幸福地捂脸笑,比如安妮在八年后还是等到了温特沃思的求婚。后来知道了奥斯汀的生平,于是再看这些故事的时候已经没法会为那些虚构人物的结局高兴了。《劝导》是奥斯汀的最后一个故事,写完那个幸福结局的第二年,她去世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