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茨威格於1881年11月28日在維也納齣生,自1919年至1933年生活在奧地利薩爾茨堡,1934年遷居英國,1940年獲得英國國籍,隨後在巴黎、紐約、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等地短期逗留,做巡迴演講。1941年到達巴西裏約熱內盧,後移居巴西度假勝地彼得羅波利斯,1942年2月22日在該地和妻子一同自盡。
茨威格早年作為一個翻譯傢和詩人開始其文學生涯,翻譯法語詩人艾米爾·維爾哈倫等人的詩作,1901年齣版自己第一本詩集《銀弦集》。他創作的小說和撰寫的人物傳記以及《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膾炙人口,在讀者中保有經久不衰的魅力。在他身後齣版的《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迴憶》,是世人瞭解歐洲文化的經典名著。
很流暢的閱讀經驗。 一直不解為何卡內蒂如此鄙薄茨威格,讀此書以及《異端的權利》,恍悟到可能三原因: 1、茨威格畢竟不是哲學傢或思想史傢,跟不上傳主之運思而過度文學化,固然可用曆史細節和想象虛構來構造一個生活世界,但對思想的理解與闡釋太薄弱,且有點碎片化; 2、還...
評分我不得不覺得自己在某些特徵上與伊拉斯謨十分相似,因為過於理性與懷疑並且缺乏激情,從而不可能喜歡或堅持任何主義。可是擁有伊拉斯謨這種理性、溫和的人真的在少數?不可忽視的直覺告訴我,盡管充滿激情與熱愛的人很多,但能把激情與生命力量轉化為旺盛創作欲望力量仍舊稀缺...
評分這標題的兩個形容詞太準確瞭。這確實是一個“古老”的“夢”,說其古老,是指人文主義源遠流長,就算是從伊拉斯謨算到作者也已經兩百年瞭,可是依舊沒有實現,所以隻能是夢。其實我個人來看,怕永遠是夢。 人道主義隻是錶麵上看起來好,不過真正在人類社會中怕永遠隻是夢。套句...
評分這標題的兩個形容詞太準確瞭。這確實是一個“古老”的“夢”,說其古老,是指人文主義源遠流長,就算是從伊拉斯謨算到作者也已經兩百年瞭,可是依舊沒有實現,所以隻能是夢。其實我個人來看,怕永遠是夢。 人道主義隻是錶麵上看起來好,不過真正在人類社會中怕永遠隻是夢。套句...
評分在讀的時候太多瞭 你就知道我.....瞭
评分1最有趣的是,茨威格一邊惋惜著伊拉斯謨的懦弱,贊揚著他的人文主義;茨威格自己也沒辦法勇敢起來去真正戰鬥,走到群眾中去。2伊拉斯謨為個人的寜靜與自由,逃避著世界的紛亂。但當我們勇敢承認懦弱時,世界不會因此而免去你錶態的責任。3歸根究底是,伊拉斯謨還是不夠geek.
评分關於寬容的主題;
评分臨終之前,他突然忘瞭拉丁語,而且,齣於一種本能的恐懼,不禁用牙牙學語時學到的一句話,結結巴巴地說道:“親愛的上帝。” --------這是一個人文主義者最終的失敗,這是真實的生活徹底撕毀瞭知識分子構築的理想世界。然而此夢不死,他已經得到安寜。
评分感覺也是我的悲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