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1905~1980)是法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及社会活动家。以他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思潮曾风靡欧美,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存在与虚无》的发表标志着萨特独特的哲学大厦的建成,他本人最重要的思想和观点都已包容在这部洋洋洒洒,既天才横溢又有些冗长的著作中。这部书提出的新颖观点使萨特的存在主义学说与海德格尔、尼采、基尔凯郭尔迥然有别。这是一部具有原创价值的著作,与1960年发表的《辩证理性批判》一起组成萨特哲学体系的两大柱石。
法国的哲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和德国严谨、重思辨的学风截然不同。法国的哲学著作更带有艺术气息,它们往往十分浪漫和抒情。大哲学家如柏格森和萨特就因其文学成就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萨特其它的文学创作有:《墙》、《苍蝇》、《自由之路》、《魔鬼与上帝》。
萨特是个具有强烈个性的思想家,从小由于失去父亲的慈爱,变得性格孤僻。他其貌不扬,目光斜视,但是颇受女性的仰慕。他和波伏娃及奥尔加一起组成三角形的新式家庭,常被后人谈论。他治学无比勤奋,为了保持创造力,他不惜损害健康,经常口含兴奋剂而从事写作。从30年代起,萨特一直就是一个社会的反抗者,因而被西方人士称为一个“不断地以个人的名义和人们自由的名义向现代世界提出抗议,想恢复人的价值”的哲学家。1964年萨特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这没有什么奇怪的,我一向拒绝官方的任何奖励。很有意思的是,这么一个逆潮流的人,在其死后,竟然被称为“他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伟大榜样”。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曾说:“萨特的逝世使我们感到人类智慧的一盏明灯熄灭了。”
发表于2024-11-21
存在与虚无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第一次读到《存在与虚无》的导言,是在一本文选里。当时读的滞重且全无头绪。如今了解了一些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思想,再回头重读《存在与虚无》,不敢说豁然开朗,可是很多句子看了都能会心一笑了。萨特的思想也许并不那么精深,但他确实是表达的大师,举例子的本领不知比海德...
评分看《存在与虚无》,也是一个自我斗争的过程。 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往往复复,至今进程了了。 想不明白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就如同发现在这个拥挤的城市里,所谓出路是一条太狭隘荒凉的途径,走过了它,就得承受思想中难以逆向的窄化与小化一样怅然。 人究竟应以何种形式...
评分看《存在与虚无》,也是一个自我斗争的过程。 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往往复复,至今进程了了。 想不明白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就如同发现在这个拥挤的城市里,所谓出路是一条太狭隘荒凉的途径,走过了它,就得承受思想中难以逆向的窄化与小化一样怅然。 人究竟应以何种形式...
评分因为在我的世界里没有上帝,我一旦被判定为自由的,一旦被偶然的抛到这个世界,我就是绝对的自由,而自由意味着我要完全承担起“我选择”的责任,我无法不选择,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是选择了不选择。 他人就是地狱,因为我们的自由会因为关系的扭曲而相互冲击,碰撞,抵牾 ...
图书标签: 哲学 萨特 存在主义 存在与虚无 西方哲学 法国 思想 外国文学
萨特对哲学发生兴趣,是在1923年读柏格森的《给意识的直接材料》之后,他认为“哲学真了不起,可以教人认识真理!”虽然萨特的思想一生都在变化,但他始终以“人”做为他的思考焦点。因此萨特把他的存在主义称作“人学”。在萨特看来,自由是人存在的基础,人之所以比物高贵,正是因为人可以自由地决定自己的存在,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本质。因此萨特提出来:存在先于本质。弄清楚“存在”、“虚无”、“自由”和“他人”的关系,就基本理出了《存在与虚无》的精神脉络。
《存在与虚无》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论述虚无问题;第二部分论述为自身的存在;第三部分论述为他人;第四部分论述有、做和存在。
萨特将存在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两种。一块石头是一块石头,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就石头来说,它是其所是,这件事物的存在总与它本身相合,这就是“自在的存在”。“自为的存在”实际是指人的存在。在萨特看来,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未来的我不一样,我的意识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正因为有意识,所以人的本质就不固定。人一生下来,他没有本质,而只好做为存在体存在世界上,本质是后天的,是通过人的意识自由选择的,意识选择是纯粹个人化的事情,每个人的选择都不相同,因此,人的本质也不相同。“存在先于本质”的意思就是这个。
但是人总不能忍受人的本质的不固定性,这种情境造成人的不安全感受,所以,人要努力寻找使自己由“自为的存在”变为“自在的存在”,变得像那磐石一般有不可动摇的坚实性。然而这可能吗?萨特沮丧地看到,由于人有意识,这可恶的意识,使人总处于摇摆之境。只要人活着,他就找不到他的坚实性。人的存在的极端不稳定性和偶然性是他命中注定,是悻论。
于是,人面对着虚无。没有他自己时,世界对他是一片虚无,有了他自己,这个自己却是本质空缺的自己,所以他面对的仍然是虚无的感觉。不过人类特有的尊严在这里诞生了。萨特自豪地说:正是这种虚无才是行动意志的基础。于是,“自由”的概念被提了出来。
萨特对自由简直是着了魔的,这是一种无限的自由,一种绝对的自由。他说:“人命运是自由的。意味着人要做上帝。”“一旦自由在一个人的灵魂里爆发了,神明对这个人就无能为力了。”这些响亮的口号不难想象在战后,一片价值废墟之上,是如何振聋发惯了。人生而自由,是不应该受到奴役的,德国法西斯是倒行逆施,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人类对于上帝的信仰,所以,小知识分子由衷地感谢萨特为他们提供一种非传统的思想。存在主义号召人们面对恐怖与荒谬的现实而又能看到人尊严并保持自己的特性,对他们来讲,这是一条十分理想的自救之途。
“他人即地狱”是萨特流传深广的思想。个体有了自由,必须面对他人。我们两个人不能成为一个人,其根源就我们的意识多样性。你想的和我想的不一样,这使我常常觉得恐慌,因为我看见我所设定的世界突然间从我的手指尖逃脱了,逃向另一个人的设计之中、这个人不断地注视着我,因为我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所以他也企图设计我,于是我被迫要变成他者的存在,我原始的堕落就是因为他者的存在造成的。
《恶心》是萨特最喜爱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萨特突然发现了“恶心”这种人类普遍共有的心情。他的存在主义思想一下子被打开了。里面的主人公洛根丁原来对自己的存在、对外部世界没有什么清醒的认识。但突然有一天,他感到浑身不适,开始了恶心感,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恶心是对现实世界的体验,是因为认识到自己存在的荒谬感而生发的生理反应。萨特说,人只要认识自己的存在,就永远会有恶心感。萨特在战争期间有10个月的时间被关押在纳粹贝尔森集中营,他的荒谬、恶心、虚无的体验都是贝尔森给他的。
萨特在战后走出了书斋,积极推行社会主义学说,1956年布达佩斯事件改变了萨特的态度。70年代之后,萨特的影响逐渐被福科、德里达等解构主义哲学家代替。
生活在一维世界里的怪物。
评分生活在一维世界里的怪物。
评分学好第三章 何止能帮你戒手淫 这书还是消极 理性的虚无 略看略看
评分哲学读起来。好艰涩
评分1989年7月。
存在与虚无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