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1911—1942)
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傢。黑龍江省呼蘭縣人,原名張乃瑩,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與張愛玲、呂碧城、石評梅一起被稱之為民國四大纔女,而她是其中命運最為悲苦的一位,也是人生經曆最為傳奇的一位,她有著與女詞人李清照那樣的生活經曆,並一直處在極端苦難與坎坷之中。然而她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麵對整個世俗,在民族的災難中,經曆瞭反叛、覺醒和抗爭的經曆和一次次與命運的搏擊。她的作品雖沒有直接描述她的經曆,卻使她在女性覺悟的基礎上加上一層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理解。
《呼蘭河傳》內容簡介:正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這使遠在香港的蕭紅更加懷念自己的故鄉和童年,於是,蕭紅以自己的傢鄉與童年生活為原型,創作瞭這部小說。它在藝術形式上是一部比較獨特的:它雖然寫瞭人物,但沒有主角;雖也敘述故事,卻沒有主軸;全書七章雖可各自獨立卻又儼然是一整體。講述瞭作者小時候的童年故事。作傢以她嫻熟的迴憶技巧、抒情詩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造就瞭她 “迴憶式”的巔峰之作。茅盾曾這樣評價她的藝術成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淒婉的歌謠。”
發表於2025-02-09
呼蘭河傳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BBC的記錄片說美國藍調音樂是“Poetic tales of lives untouched by either lipstick, or collars"。天然去雕飾,是屬於藍調音樂的詩意。蕭紅的《呼蘭河傳》也應歸於此列。 蕭紅文字的美如入化境。體現瞭中文字獨特的美,節奏明快,錶現力十足,又不失細膩靈巧,正如史湘雲的身...
評分1937年8月,淞滬抗戰爆發。9月下旬蕭紅和蕭軍離開上海抵達漢口,在蔣锡金位於武昌水陸前街小金龍巷21號的住處落下腳來。《呼蘭河傳》就是從這時開始創作的。到1940年9月《星島日報•星座》(香港)開始連載(至當年12月底連載完畢),其間已經過瞭三年。這三年中,蕭紅經曆瞭...
評分記不清是哪一年瞭,是高二還是高一,那一年,要放寒假瞭,我去幫好友收拾東西,在她寢室的地上,看到瞭一本叫做《呼蘭河傳》的書。從那一刻起,蕭紅走進瞭我的人生。 那個寒假,酷愛讀書的我把這本書看瞭又看。看到睡覺時都不忍丟手。那淡淡的文字,和淳樸的畫麵,蕭紅像是鄰...
評分小時一直以為蕭紅是和張愛玲一類的女作傢,除瞭學過她的《火燒雲》(學的時候還不知道那是她寫的),其他作品就什麼也沒看過瞭。 去年在中山書城站瞭兩個下午,看完瞭《呼蘭河傳》,即為這位女作傢傾倒。 蕭紅的筆法也許留下瞭那個年代的一些痕跡,但是她個人獨特的風格還是不...
評分蓋因纔疏聞寡,對蕭紅的印象,還是緣起那篇膾炙人口的妙文,《迴憶魯迅先生》。更確切地說,是那個經典的喬衣片段,“裙子配的顔色不對,紅的不能配紫的;綠的也不能配紫的”,散漫細膩的筆調,極其生活化的敘述,一下子把這位教科書教父拉下瞭神壇,變成瞭接地氣的歐吉桑。 印...
圖書標籤: 蕭紅 童年 小說 中國文學 中國現代文學 呼蘭河 文學 中國
去年湯唯演的蕭紅纔第一次聽說,後來發現原來小學時學過的火燒雲原來就齣自該纔女之手,很喜歡這本書,作者對於景物和人物描寫的特彆好,畫麵感特彆的強,尤其是描寫人物時那股淡淡的無可奈何而且又捎帶同情的筆調讓人特彆印象深刻。作者就是描寫一個小城的所有,與我生長的城市好像,無論是廟會還是底層人物的生活,簡直瞭,真實到爆。突然就有種想要迴憶一下自己的生活然後寫下來,可以給自己的孩子和後輩來看,大概以後他們永遠都不會有我那樣的體驗瞭。喜歡爺爺,喜歡作者描寫人生的無奈。。。
評分第一次聽說丁玲 是小學看姐姐的高中課本 講魯迅有她的齣現 呼蘭河傳看來隻是東北鄉土版的城南舊事 又更加苦大仇深 為我不喜
評分”……就像一朵紅花開在瞭牆頭上,越鮮明,就越覺得荒涼“ 鼕天讀蕭紅,真是涼透瞭
評分著實不喜歡這本書。
評分好書好文 但個人並不喜歡--至少在這個年紀還沒法兒說喜歡,而今還是做夢的年紀,讀不瞭那份懷念和孤苦
呼蘭河傳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