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1911—1942)
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傢。黑龍江省呼蘭縣人,原名張乃瑩,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與張愛玲、呂碧城、石評梅一起被稱之為民國四大纔女,而她是其中命運最為悲苦的一位,也是人生經曆最為傳奇的一位,她有著與女詞人李清照那樣的生活經曆,並一直處在極端苦難與坎坷之中。然而她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麵對整個世俗,在民族的災難中,經曆瞭反叛、覺醒和抗爭的經曆和一次次與命運的搏擊。她的作品雖沒有直接描述她的經曆,卻使她在女性覺悟的基礎上加上一層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理解。
《呼蘭河傳》內容簡介:正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這使遠在香港的蕭紅更加懷念自己的故鄉和童年,於是,蕭紅以自己的傢鄉與童年生活為原型,創作瞭這部小說。它在藝術形式上是一部比較獨特的:它雖然寫瞭人物,但沒有主角;雖也敘述故事,卻沒有主軸;全書七章雖可各自獨立卻又儼然是一整體。講述瞭作者小時候的童年故事。作傢以她嫻熟的迴憶技巧、抒情詩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造就瞭她 “迴憶式”的巔峰之作。茅盾曾這樣評價她的藝術成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淒婉的歌謠。”
(前話:這是我去年寫的一篇文章,本沒打算過貼到這兒來。今天發覺豆瓣沒有關於蕭紅的評論。無需多言,推薦蕭紅的小說《小城三月》、《呼蘭河傳》等,不限此冊) 正文:關於蕭紅的傳記很多,大概很多人都是先瞭解到一點她的身世,其次纔讀到她作品吧。我卻不是,在我讀書的曆...
評分蕭紅的書,這是我第一次看,竟覺得再沒有一個女作傢能及得上她。那些字句,最平常不過,卻在心裏一點一點蝕齣一個大坑,空空落落的直想落淚。 常道人生是苦樂參半,有時樂觀一點,就把吃苦當吃補,斬釘截鐵對自己說隻要努力奮鬥,總會有柳暗花明的一天。憋著挺著,不敢鬆懈,...
評分1937年8月,淞滬抗戰爆發。9月下旬蕭紅和蕭軍離開上海抵達漢口,在蔣锡金位於武昌水陸前街小金龍巷21號的住處落下腳來。《呼蘭河傳》就是從這時開始創作的。到1940年9月《星島日報•星座》(香港)開始連載(至當年12月底連載完畢),其間已經過瞭三年。這三年中,蕭紅經曆瞭...
評分1940年12月20日,蕭紅在香港完成瞭追憶童年時光的《呼蘭河傳》。當時是南國的嚴鼕,可究竟不比蕭紅的故鄉黑龍江呼蘭河城。蕭紅在《呼蘭河傳》的開頭寫道: 嚴鼕封鎖瞭大地的時候,大地則滿地裂著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尺長的、一丈長的、還有好幾丈長的,它們毫無方嚮地...
評分本來是想通過這本書講講我的童年的,結果一時腦子糊瞭,組織不起來語言瞭。 那就先說說蕭紅。一個一生坎坷、漂泊流離的女人。她在散文裏描繪的所經曆過的飢餓、寒冷、窘迫,會把人看得心驚膽戰。 三十多歲病逝在異鄉。她這輩子經曆的淒風苦雨終究沒有得到足夠的補償。 童年...
想看黃金時代所以趕快把這本收藏已久的書藉來看瞭。蕭紅的故事和這本書名讓我沒想到書的內容竟然是關於童趣,隻是這童趣又含著著成年人的心酸。上個年代的人基本都有這樣愉快的童年,我們再看時,感同身受的部分少很多,但很羨慕。
评分”……就像一朵紅花開在瞭牆頭上,越鮮明,就越覺得荒涼“ 鼕天讀蕭紅,真是涼透瞭
评分那個時代的醜陋。
评分那個時代的醜陋。
评分文字所描述之處,滿是荒涼,好像這天地都要凍上瞭,化不開瞭。沒有情節沒有起承轉閤,從頭到尾就像是鄰傢阿姨在嚮你絮叨她的童年,眼神裏有無盡的快樂也有說不齣的無奈。每個底層的小人物都真實的活著,或者紅紅火火或者怨天尤人,但總得活著。鄰居們愛看熱鬧,多小的地方都有熱鬧可以看。日子總是要過下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