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史蒂文森(Nick Stevenson)
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社会学和社会政策学院的高级讲师,著有《文化、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1995)、《媒介的转变》(1999)、《文化和公民身份》(2001)、《读懂男性杂志》(与彼得·杰克逊和凯特·布鲁克斯合著,2001)以及《理解媒介文化》(2002)。
发表于2025-04-08
文化公民身份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文化研究 文化 人类学 政治哲学 身份认同 政治学 社会 cultural
《文化公民身份:全球一体的问题》在批判地吸收西方政治理论、文化研究和社会学的一系列理论的有益内容的基础上,集中讨论了以下问题:全球化对公民身份的重塑;民族-国家的衰落;流行文化的冲击。作者认为,无论我们是讨论环境破坏、文化政策、城市或消费文化,所有这些都可以联结到全球一体的维度上。
作为岭南大学校园系《公民与性别》公选课课程的参考书目之一,此书选题上切合全球大势,主要探讨了全球一体主义下文化公民身份的重塑,以及作为公民的我们应该以何种姿态面对认同、差异等问题。不足之处在于翻译不够明白得当,英文中许多定语的翻译在中文语言中读来有些费劲,直译在面向大众的读本中(注意:此书尾页写道这是大众读本呐)不一定是最恰当的方式。 个人觉得作为掉书袋的读本,写论文什么的可以参考,至于想通过这本书来提升自己的某些认知的,或者改变以往的某些思想的,还是算了,别读了,因为书中的观点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新意。
评分实在是太难(以)看了,收获很大
评分总想起去年那篇multiculturalism论文,持续产生强烈“自己写得也太bullshit了”的抽自己的冲动。文化公民身份背后的假设是对公正的诉求(哈贝马斯先生贯穿始终)。作者对若干模型进行批判性思考,但没有给出具体的替代方案。都是写政治中的文化,英美两国人还是很不一样的呢。
评分由于一些XX主义之类的名词,认识不够,读起来没什么感觉。不过作者这么写,也真是死线上的抽绎,目标直指学术人士,毫不顾及我这类的大众读者怎么理解啊。
评分试图将普遍理性置于国家归属的符号之前的操作低估了公民身份的文化层面。“我是谁”与“我应该如何生活”之间也许可以暂时悬置,但是“市民社会不仅是完美制度设计,更是通过包容和排斥的符号编码建构起来的”,除了关注市民社会交往理性的制度层面,“还应该关注谁的声音需要被听见、谁的公民实践需要被看见。”
文化公民身份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