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當代女作傢。原籍遼寜,生於北京,讀小學和中學時愛好音樂和文藝。196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計劃統計係,到第一機械工業部工作。1978年發錶第一篇小說《從森林裏來的孩子》,獲同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翌年加入中國作協。1982年加入國際筆會中國中心,並隨中國作傢代錶團赴美國參加第一次中美作傢會議。任北京市作協副主席。著有作品集《張潔小說劇本選》,小說散文集《愛是不能忘記的》、《方舟》,小說集《祖母綠》,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獲全國第2屆茅盾文學奬,曾被譯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種文字齣版)。《隻有一個太陽》,散文集《在那綠革地上》以及《張潔集》等。張潔獲意大利1989年度“瑪拉帕爾帝”國際文學奬。她的《誰生活得更美好》、《條件尚未成熟》分獲1979年、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祖母綠》獲全國第3屆優秀中篇小說奬,短篇小說《有一個青年》改編攝成電視劇播映,張潔以“人”和“愛”為主題的創作,常引起文壇的論爭。她不斷拓展藝術錶現的路子,作品以濃烈的感情筆觸探索人的心靈世界,細膩深摯,優雅醇美。
這是對母親去世的最沉重的悼念;這是對母愛淒婉、深長的頌歌;十幾萬字、七十幾幅圖片,詳盡記錄瞭母親生命中最後的八十多個日夜;很少有這樣刻骨銘心的長篇自述;它講述的是生命、愛和靈魂的故事。
發表於2025-02-25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瞭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潛意的偶像 ——記張潔 (http://hoopdyy.yculblog.com/post.2566703175.html) 我很小的時候,總是賴在傢裏不去上課。學校裏的功課自然是要溫的,不過很少能看得長久,撥弄著21寸的電視機,百無聊賴地打發一天一天的日子。 人年少的時候,大多都會喜歡附庸風雅,故作...
評分看這本書的時候,說實話這一邊看一邊讓我好多次忍不住要流淚 倒不是說張潔寫得有多好,她基本上就是在敘述媽媽從發病到入院至病去的過程 也不是因為張潔對她媽媽的感情有那麼的深(這點張潔在書裏實際上始終沒說齣口,卻從書裏可以看齣來) 而唯一的原因是, 在看這...
評分顯然,我還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 昨天去書店,偶然看到這本書,本來一直想看這部電影,下不到,想著看書也許更好。 我一直流淚流淚,我到底在哭什麼?哭彆人的媽乾什麼?我想張潔寫這本書一定非常不容易,當然,也許這也是她解脫的一個齣口吧。當親人離開以後,我們常常非常追...
評分看到很多人的評論說看得眼淚嘩啦啦地流,就抱著極高的期望買來看瞭。 可是,從第一頁開始就覺得很不喜歡。不隻不喜歡,看得簡直心頭火氣。 (不說其他的,光看到書裏有那麼多各種莫名其妙的單據和張潔風姿卓越的個人照,就有點反感瞭) 這本書是在寫母親嗎?我覺...
評分請原諒我對瑣碎的繁冗記敘. 人們往往總會說一句俗氣到骨子裏的話.在失去後你纔會懂得. 有兩本書<水仙已乘鯉魚去>.<二三事>.裏麵的祖母或父親.辭世. 高二祖母病危住院.某日我牽他過馬路前往醫院.人行橫道上.他望嚮我怯懦的眼神.觸及到摩挲紋路交錯的手掌. 牙齒鬆動.潰瘍.胃...
圖書標籤: 張潔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瞭 親情 小說 母親 中國文學 母女情 感人 中國
讀瞭三十多業 實在讀不下去瞭…絮絮叨叨流水帳一樣…讓我挺煩作者的…。我也很想知道書裏那麼多她風姿綽約的個人照是想說明什麽。
評分絮絮叨叨10萬餘字,明明是一篇散文就可以令人動情潸然的內容,卻被作者囉嗦反復瞭這麼長。長也就罷瞭,可為什麼越看越覺得矯情,一是文中提到作者母親已經是八十歲的老人,這個年齡離世不足為奇作者過於誇張;二是作者一直在為自己照顧體諒不周而辯解說辭,真是令人生厭啊。好好的題材,樸實點兒寫多好。文章末瞭這句「人的一生其實是不斷地失去他所愛的人的過程,而且是永遠地失去。這是每個人必經的最大的傷痛。」還算稍微到位瞭點兒。
評分這本書隻敢看一遍。看瞭很久,每看一頁就失聲痛哭起碼三迴。姥姥,我想你。
評分矯情,大概這不是我心中子女對父母的愛.
評分很感人。作者很勇敢,撥開自己的傷疤給人看。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瞭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