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枫,1956年生,四川重庆人。1978年入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82年入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85年到深圳大学中文系任教;1989年入瑞士巴塞尔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 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学术总监、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研究员。
发表于2025-02-02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刘先生不遗余力的向国内读者引进上至苏格拉底下至海德格尔等大师的西方思想巨著,没有辛劳也有苦劳,足以令大家钦佩有加。但刘先生以基督徒的身份,说话口气能不能谦卑一点?罗念生先生翻译的希腊戏剧诗歌固然是人类文化中的瑰宝,另一位大师翻译的巴尔扎克和罗曼罗兰又何尝不...
评分野兽按:旧文一篇,找个时机再重读这三本书,再写一篇。 从“记恋冬尼娅”到“爱的碎片的惊鸿一瞥” 与刘小枫相遇是在97年的冬天,在学校图书馆邂逅了他的那本《这一代的怕和爱》。也许就是这次与书的邂逅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走上弗洛斯特诗中所言的那条人迹稀少的...
评分一直都喜欢读刘小枫的作品,似乎总能从他的思想寻出一些契合自己的独特来。 早年读他的《走向十字架的真》一书,便横遭震颤,那时的我正对基督神学有着懵懂的情思。刘小枫的这本书恰是一把很好的钥匙,帮我打开了一道通往神学思想的大门。 在我眼里,刘小枫既是神学家更是一...
评分 评分对个体生命的深情“抱慰”和“美的惊鸿一瞥” 为刘小枫的《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中的一篇文章——《纪念冬妮亚》所深深触动,竟连读三遍。后即关注他的新作。当报上登北京万圣书园包销《沉重的肉身》的消息,遂及时邮购。 大约花了三周才将书慢慢读完,不如说慢慢咀嚼。 如...
图书标签: 刘小枫 随笔 思想 散文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三联 宗教 文学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在十年前(1996年)由北京三联书店刊行,世纪已经翻了一页。这次重新续集,添上了近十年来的部分文字,无论新文旧文,都满纸陈旧感。“我们这一代”的历史感觉,对编者来说,就像怀里揣着的一张纸色已然发黄的老照片。
时代进步、感觉进步、学术进步,编者的感觉却滞留在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的那个十年:那十年里,“编者们几个人”老在想,现代中国的前辈学人们想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想;西方现代的思想者们想了些什么、为什么那样想……想来想去。不过想的是,“编者们”自己该做些什么、如何想。
很喜欢的一本书。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好像是这样的:在那个时候,所有不革命的都被打成反革命。这样非此即彼的逻辑几乎贯穿所有革命,并且决定了革命的破坏力。唯一真理、抹杀多样性、专制、肉体消灭。。。诸如此类这些东西的合法性,依仗的都是这个逻辑。
评分怕,羞涩而虔诚的,是面对自身的渺小与欠然与生命的壮大奇迹时所有的感情
评分实在读不下去,大概是我个人素质不够。作者尝试着用神学去论证观点,导致读者看来很累,特别像我这种无神论者,以后对于宗教的书还是要保持谨慎的态度。
评分大陆马克思后代爱上了基督教爷爷
评分很喜欢的一本书。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好像是这样的:在那个时候,所有不革命的都被打成反革命。这样非此即彼的逻辑几乎贯穿所有革命,并且决定了革命的破坏力。唯一真理、抹杀多样性、专制、肉体消灭。。。诸如此类这些东西的合法性,依仗的都是这个逻辑。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