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楓,1956年生,四川重慶人。1978年入四川外語學院,獲文學士學位;1982年入北京大學,獲哲學碩士學位;1985年到深圳大學中文係任教;1989年入瑞士巴塞爾大學,獲神學博士學位。 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現任中國人民大學中文係客座教授、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學術總監、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榮譽研究員。
《這一代人的怕和愛》在十年前(1996年)由北京三聯書店刊行,世紀已經翻瞭一頁。這次重新續集,添上瞭近十年來的部分文字,無論新文舊文,都滿紙陳舊感。“我們這一代”的曆史感覺,對編者來說,就像懷裏揣著的一張紙色已然發黃的老照片。
時代進步、感覺進步、學術進步,編者的感覺卻滯留在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的那個十年:那十年裏,“編者們幾個人”老在想,現代中國的前輩學人們想瞭些什麼、為什麼這樣想;西方現代的思想者們想瞭些什麼、為什麼那樣想……想來想去。不過想的是,“編者們”自己該做些什麼、如何想。
發表於2025-02-24
這一代人的怕和愛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我們殘酷青春中的思與傷 ——我看孫守飛君的《大學紀念詞典》 孫君在他的《大學紀念詞典》的補記部分中這樣寫道:我這部大學紀念詞典與其說是想呼喚一些可以存在於未來的美好的東西,不如說是為瞭忘卻過去一些暗淡的不以為然的東西。是的,是為瞭忘卻的紀念。我贊成他的忘卻,...
評分揀盡寒枝 喜歡這個名字。象一幅清清冷冷的畫,是一種深邃無邊的意境。 可惜看不太懂裏麵的文章,或者是現在的心境還不夠平和可以去看他的文章。 就這個名字,已經讓我安靜瞭許多。 在博客搬傢的時候,一篇篇重拾過往的文章,就象重拾起一片片的記憶,揀盡寒枝。 “把無限放在...
評分 評分一個在 文革的極端的歲月成長的孩子,還是能夠保持 對於美對於 文學等的追求。 不過這些迴憶反思文字,還是很深重,不是像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那樣刻意隻是記錄 溫情的記憶。 在那個時代,舊俄的小說的 人文關懷,或許也引導他後來皈依宗教。 捨斯托夫 後來成為他偏...
評分這一代人,哪一代人?劉小楓明確地迴答是“四五”一代人,他們生活在紅旗下,經曆過文化大革命,有些人貼近瞭鄉土,有些人進入瞭大學,他們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老師,有自己看法,也有自己的閱讀。這部書,是他對於自己和時代的記憶。我是誰?一個讀者,坐著聽故事的人。 ...
圖書標籤: 劉小楓 隨筆 思想 散文 這一代人的怕和愛 三聯 宗教 文學
很喜歡的一本書。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好像是這樣的:在那個時候,所有不革命的都被打成反革命。這樣非此即彼的邏輯幾乎貫穿所有革命,並且決定瞭革命的破壞力。唯一真理、抹殺多樣性、專製、肉體消滅。。。諸如此類這些東西的閤法性,依仗的都是這個邏輯。
評分大學時讀的,有纔情。
評分2009-11-02 古老的質樸而又自由的德性變成含混艱澀的知識學,我們至多由此學會論辯,卻學不會活著。
評分以神性對抗曆史理性,對上帝的羞澀和虔敬,苦難記憶,社會學和現代性的諸多分析,文化基督教. 總覺得,很多話真的非要用那種扭著腦神經的哲學話語錶達麼?(三聯本和華夏齣版社的本子差彆很大.)
評分實在讀不下去,大概是我個人素質不夠。作者嘗試著用神學去論證觀點,導緻讀者看來很纍,特彆像我這種無神論者,以後對於宗教的書還是要保持謹慎的態度。
這一代人的怕和愛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