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王瑤/1
前言/1
第一篇 第一 個十年(1917-1927年)
第一章 文學思潮與運動(一)/3
一 文學革命的發生與發展/3
二 外國文藝思潮的湧入和新文學社團的蜂起/10
三 鬍適、周作人與新文學初期理論建設/15
四 文學創作潮流與趨嚮/19
附錄 本章年錶/24
第二章 魯迅(一)/29
一 《呐喊》與《彷徨》: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標誌/30
二 說不盡的阿Q/37
三 《野草》與《朝花夕拾》/39
附錄 本章年錶/43
第三章 小說(一)/45
一 “五四”小說取得文學的正宗地位/45
二 從“問題小說”到人生派寫實小說/47
三 “自敘傳”抒情小說及其他主觀型敘述小說/56附錄 本章年錶/65
第四章 通俗小說(一)/70
一 民國舊派小說/71
二 新文學迫使舊派嚮“俗”定位/72
附錄 本章年錶/77
第五章 郭沫若/80
一 《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80
二 《女神》的藝術想像力、形象特徵與形式/83
三 從《星空》、《瓶》到《前茅》與《恢復》/84
四以《屈原》為代錶的曆史題材的劇作/86
附錄 本章年錶/89
第六章 新詩(一)/92
一 新詩的誕生——“五四”新詩運動/92
二 “嘗試”中的新詩——早期白話詩/94
三 “開一 代詩風”的新詩創作/96
四 新詩的“規範化”——聞一多、徐誌摩為代錶的前期新月派/99
五 “純詩”概念的提齣與早期象徵派詩歌/104
六 早期無産階級詩歌/107
附錄 本章年錶/110
第七章 散文(一)/113
一 《新青年》“隨感錄”作傢群/114
二 周作人與“言誌派”散文/116
三 冰心、硃自清和“文學研究會”作傢散文/118
四 鬱達夫和“創造社”作傢散文/121
五 “語絲”派和“現代評論”派的散文/122
附錄 本章年錶/123
第八章 戲劇(一)/126
一 文明新戲:中國現代話劇的萌芽與誕生/126
二 “五四”新文化運動與“建設西洋式新劇”的戰略選擇/128
三 業餘的、非營業性的“愛美劇”與“小劇場運動”的倡導/130
四 “小劇場”培育的田漢、丁西林等話劇文學的開創者及其創作/132
附錄 本章年錶/142
第二篇 第二個十年(1928-1937年6月)
第九章 文學思潮與運動(二)/147
一 30年代文藝運動發展的基本綫索/147
二 革命文學論爭和以“左聯”為核心的無産階級文學思潮/149
三 自由主義作傢文藝觀及兩大文藝思潮的對立/155
四 文學創作的潮流與趨嚮/160
附錄 本章年錶/166
第十章 茅盾/171
一 開創新的文學範式/171
二 茅盾的小說成就/173
三 理論批評與其他方麵的貢獻/180
附錄 本章年錶/183
第十一章 老捨/187
一 文化批判視野中的“市民世界”/188
二 《駱駝祥子》:對城市文明病與人性關係的探討/192
三 老捨作品的“京味”與幽默/194
附錄 本章年錶/196
第十二章 巴金/199
一 青春的贊歌:巴金前期小說創作/200
二 《傢》的傑齣成就/201
三 深沉的悲劇藝術:巴金後期小說創作/205
附錄 本章年錶/209
第十三章 瀋從文/212
一 邊地湘西的敘述者、歌者/212
二 鄉村敘述總體及其對照的世界/214
三 文學理想的寂寞/220
附錄 本章年錶/223
第十四章 小說(二)/227
一 “左聯”和左翼小說/227
二 京派小說和其他獨立作傢的小說/241
三 海派小說/247附錄 本章年錶/256
第十五章 通俗小說(二)/260
一 雅俗互動的文學態勢/260
二 張恨水等言情寫實小說的俗雅融閤/261
三 武俠想象世界的多方拓展/266
附錄 本章年錶/269
第十六章 新詩(二)/271
一 中國詩歌會詩人群的創作/271
二 後期新月派的創作/276
三 戴望舒、卞之琳等現代派詩人的創作/279
附錄 本章年錶/286
第十七章 魯迅(二)/289
一 魯迅雜文的重大意義/289
二 魯迅雜文的思想、藝術特質/291
三 《故事新篇》:魯迅最後的創新之作/298
附錄 本章年錶/302
第十八章 散文(二)/304
一 林語堂與幽默閑適小品/304
二 左翼作傢的“魯迅風”雜文和風格多樣的散文/306
三 “京派”與開明同人的散文/309
四 報告文學與遊記/312
附錄 本章年錶/314
第十九章 曹禺/318
一 從《雷雨》到《原野》/318
二 《北京人》與《傢》/323
三 曹禺劇作的命運/325
附錄 本章年錶/326
第二 十章 戲劇(二)/328
一 走嚮廣場:無産階級戲劇、紅色戲劇、國防戲劇與農民戲劇的倡導/328
二 職業化、營業性“劇場戲劇”的確立與夏衍、李健吾的創作/333
附錄 本章年錶/338
第三篇 第三個十年(1937年7月一 1949年9月)
第二十一章 文學思潮與運動(三)/343
一 戰爭製約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學分割並存/343
二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353
三 文學思潮、論爭與鬍風等的理論批評/356
附錄 本章年錶/363
第二十二章 趙樹理/366
一 趙樹理齣現的文學史意義/366
二 塑造曆史變革中的農民形象/368
三 評書體現代小說形式/372
附錄 本章年錶/375
第二十三章 小說(三)/378
一 暴露與諷喻/378
二 體驗與追憶/387
三 通俗與先鋒/395
四 現實與民間/401
附錄 本章年錶/410
第二十四章 通俗小說(三)/415
一 雅俗對立的漸趨消解/415
二 各類型通俗小說的“現代化”/417
三 解放區的文學通俗化運動/423
附錄 本章年錶/425
第二十五章 艾青/427
一 艾青的曆史地位/427
二 獨特意象與主題/428
三 憂鬱的詩緒/430
四 詩的藝術與形式/431
附錄 本章年錶/433
第二十六章 新詩(三)/436
一 從同聲歌唱到七月派詩人群的齣現/436
二 從馮至等校園詩人群到以穆旦為代錶的“中國新詩派”/444
三 敵後根據地的詩歌創作:詩的民間資源的新的吸取與創造/454
附錄 本章年錶/459
第二十七章 散文(三)/463
一 報告文學的勃興/463
二 繼承魯迅傳統的雜文/465
三 小品散文的多樣風緻/468
附錄 本章年錶/472
第二十八章 戲劇(三)/475
一 “廣場戲劇”的三次高潮/475
二 大後方、上海孤島:“劇場戲劇”再度興起/481
三 淪陷區:職業化、商業化的“劇場戲劇”的繁榮/492
附錄 本章年錶/497
第二十九章 颱灣文學/502
一 颱灣現代文學發展的曆史輪廓/502
二 颱灣現代文學的代錶性作傢/504
附錄 本章年錶/510
後記/512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