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美国新闻评论家和作家。60年的卓越工作使他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之一,他的专栏评论日益流行,最后被不止205家美国报纸和大约25家外国报纸同时刊用。他最有影响的著作是《公众舆论》。
《公众舆论》是新闻和传播领域的一本经典之作,面世至今已译成几十种文字,而中文版译本则是首次出版。这部著作成书较早,它首次对下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什么是舆论?它是如何形成的?具功能如何?能达到何种强度,又能造成何种后果?作为其主体的公众是谁?公众舆论究竟是什么意思?它是如何传播的?在什么条件下能形成独立的力量?
拒绝还是接受,这是一个问题 在《公众舆论》中,李普曼直截了当地指出了一个事实:我们是非理性的。不要对自身的理性抱过多期望,因为有一种特质如同影子一般紧随我们身后。无论你是总统还是杂货部小店员,不论你在决定关乎世界格局的大事还是仅仅在选择晚餐需要用到的材料,...
评分 评分一个人对于并未亲身经历的事情所能产生的唯一情感,就是被他内心对那个事件的想象所激发起来的感情。这就可以说明为什么我们在了解别人的思想之前,不可能真正理解他们的行为。 我们在看到世界之前就被告知它是什么摸样。 ...
评分应该说,这本书的脉络还是很一致的——但并不是很清晰的。可能由于李普曼本身以专栏作家出名,这本书似乎表现出了他缺乏长篇写作的驾驭能力。的确,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很深刻并有着悠远的含蓄暗示。可是,书中的脉络就被隐藏在这些段落和语句中了。看看李普特为了论证联邦宪...
评分应该说,这本书的脉络还是很一致的——但并不是很清晰的。可能由于李普曼本身以专栏作家出名,这本书似乎表现出了他缺乏长篇写作的驾驭能力。的确,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很深刻并有着悠远的含蓄暗示。可是,书中的脉络就被隐藏在这些段落和语句中了。看看李普特为了论证联邦宪...
就是你看到的,只是有人允许你看到的,而你认为的,甚至是有人刻意引导的结果。"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本质上说,人只会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接受设想世界里已有位置的事物。人无法被完全说服,也无法做出某种意义上理想的沟通。这么说来很多时候,说话可能不仅为了沟通,而是自我伸张和强化。“现代战争是现代政治结构的固有产物。但按照现代社会的理想来说,战争又是不义的。”第五,六章好看。最后的结论可能是舆论并不属于公众,并且没有纯粹的民主,离民主最近的可能是大众投反对票的权利。不认为“美国成见”只属于美国,化繁为简是共通的,面对庞杂的万物最有效的手段。#瑟瑟发抖系列# 掷地资料 如果本质是本质,那么被文字宣扬的所谓文化大部分都是添加剂。作者大概也没有想到报纸也有式微的一天吧。
评分8月
评分很闷,翻译也很愁人。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来写“成见”,仿佛在说:你有你的成见,我有我的成见,你不接受我的成见是因为不肯放下你的成见,如果你能抛开你的成见接受我的成见,也许世界会变得很美好。(书里提到反复无常的爱尔兰人。Sorry boys, I'm SO changeable! XD
评分挑战了生涩的译本,对新闻传播给出的各种结论在当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评分第一章……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