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新华社主任记者,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后在新华社北京分社从事经济报道工作。1993年开始对梁思成学术思想、北京古城保护及城市规划问题作系统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梁陈方案的历史考察》、《1955年:中国传统与现代主义的决裂》,参与《梁思成全集》年谱部分的编写,应邀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作学术演讲,参与策划梁思成建筑设计双年展、北京城记忆数字影像展。在完成本书写作的10年间,共采访当事人50余位,收集、查阅、整理大量第一手史料,实地考察京、津、冀、晋等地重要古建筑遗迹,跟踪北京城市发展动态,对建筑创作、房地产开发、城市发展模式、文物保护等专题作出深入调研。
在完成本书写作的10年间,作者共采访当事人50余位,收集、查阅、整理大量第一手史料,实地考察京、津、冀、晋等地重要古建筑遗迹,跟踪北京城市发展模式、文物保护等专题作出深入调研。全书分为十章,从北京的现实入手,以五十多年来北京城营建史中的历次论争为主线展开叙述,其中又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重点,将梁思成、林徽因、陈占祥、华揽洪等一批建筑师、规划师的人生故事穿插其间,试图廓清“梁陈方案”提出的前因后果,以及后来城市规划的形成,北京出现所谓“大屋顶”建筑、拆除城墙等古建筑的情况,涉及“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批判复古主义”、“大跃进”、“整风鸣放”、“文化大革命”等历史时期。
与文字同样重要的是书中选配的三百余幅插图,不乏私人珍藏的照片及画作,如梁思成先生工作笔记中的画作和首次发表的梁思成水彩写生画。
以前接待外国友人时,他们面对中关村林立的高楼大厦、长安街流动的车水马龙发出感慨:北京发展得真快,跟国外的大城市没什么区别。后来跟他们聊天,一个个都想在胡同里骑车闲逛,带他们去明显后人粉饰过的矫揉造作的格格府吃饭,纷纷兴奋不已赞不绝口。全球化下的城市呈现出越...
评分北京本应该是最不缺历史和文化的地方,但是看到现在许多莫名其妙的建筑放在那里,看到许多政府官员醉心于什么CBD,感到文化正在被一点点抛弃。浮躁的很。
评分早就买了这本书,最近才刚刚读完.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小看着北京的变化,真的如同买书时候在买书的网站上看到的留言,每个北京的规划建设领导们都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 不要在重复拆了再建的过程了. 北京确是需要进步,需要现代化,北京很大,现代化至少要把老城区保护起来吧,幸...
评分《城记》是那种读一会儿就胸闷鼻塞、不可能一气读完、但又万万放不下的书。 后来把这种感觉写进了南京的游记里。 『梧桐』 我们住的黄埔路,据说是全南京少数几条老梧桐保留得最好的街道之一。高大粗壮的悬铃木努力向上伸展着,想到这是大肆砍伐后"遗存"的了,实在有看到劫...
评分读完此书适逢突兀在长安街上的巨蛋——国家大剧院拆去围墙浮出水面之时。这座紧邻紫禁城的法国人安德鲁的作品不知道遭遇过多少建筑界专家和老百姓的痛斥,长官意志的干预,十年争论后还是即将如期交付使用。联系到梁思成对时任北京市长的彭真所言“在这些问题上,我是先进的,...
一部北京城的血泪史,残破的城墙消逝的城门,是这支农民起义军给京城留下的难以磨灭的疤痕
评分在那个政治高于一切的时代,梁思成的失败恐怕是注定的。北京城并没有毁于战乱,而是毁于建设。
评分看得很难受 到处的古建筑都在不断消逝着 不尊重历史传统的国家和人民 不是野蛮人还能是什么
评分快要找到字字读来皆是血的感觉了……尤其是在亲自实地跑了那么多濒临拆迁的老胡同以后……北京古城没有毁于外敌入侵,没有在炮火中灰飞烟灭,却被贵党领导的“规划”和推土机摧残得不堪入目。悲叹之余,不如静下心来想想,本与北京城的命运无甚瓜葛的我还能做些什么。
评分最让人痛心疾首的是这一段:“1970年,地铁要修车辆段,西北城墙外的太平湖就势被城墙的灰土填平。而在3年前,在「文革」风暴中不堪凌辱的作家老舍,在此投湖自尽。”老舍、城墙、太平湖,还有备战用的北京地铁,焚琴煮鹤的野蛮和心疼都在这两句话里说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