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選注

宋詩選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錢鍾書(1910-1998),字默存,號槐聚。中國現代著名的學者和作傢。1932年在清華大學結識後來的夫人楊絳,次年畢業,赴上海光華大學執教。1935年與楊絳完婚,然後同赴英國留學。兩年後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副博士學位,後隨妻子楊絳赴法國巴黎大學從事研究。1938年,他被清華大學破例聘為教授,次年轉赴國立藍田師範學院任英文係主任,並開始瞭《談藝錄》的寫作。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睏於上海,在震旦女子文理學校任教,其間完成瞭《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 。抗戰結束後,任上海暨南大學外文係教授兼南京中央圖書館英文館刊《書林季刊》編輯。在其後的三年中,作品集《人·獸·鬼》、小說《圍城》、詩論《談藝錄》相繼齣版,在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1949年迴到清華任教;1953年調到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其間完成《宋詩選注》,並參加瞭《唐詩選》、《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受衝擊,當年11月與妻子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乾校”。1972年3月迴京,8月《管錐編》定稿。1979年,《管錐編》、《舊文四篇》齣版。1982年起擔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院特邀顧問;1984年《談藝錄》補訂本齣版;次年《七綴集》齣版。1998年12月19日,錢鍾書在北京逝世,終年88歲。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錢鍾書
出品人:
頁數:480
译者:
出版時間:2002-5
價格:4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16768
叢書系列:錢锺書集
圖書標籤:
  • 錢鍾書 
  • 宋詩 
  • 詩詞 
  • 古典文學 
  • 錢锺書 
  • 詩歌 
  • 中國文學 
  • 文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錢鍾書在《宋詩選注》中對晏殊、王安石、柳永、歐陽修、秦觀、蘇軾、黃庭堅、楊萬裏、陸遊、文天祥等八十位詩人的近三百首宋詩作瞭注釋。

人民文學齣版社1958年初版這部《宋詩選注》,其後多次重印或重排,作者均有所校訂。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唐詩的成就過於巨大,宋詩始終擺脫不瞭前朝巨人的陰影。錢先生所選的詩作絕大部分我都沒有聽過,讀起來也覺寡淡,縱是偶然見到一二佳句亦不如李杜王白等之天然有神。錢鍾書顯然是不喜歡黃庭堅他們的“江西詩派”,他們這一群人嚷嚷著學杜甫卻隻是絞盡腦汁去引典故,求那一字之...  

評分

關於《宋詩選注》選詩的問題,後人討論頗多,錢锺書自己的態度在香港版的前言裏已說得比較明白。書中每位詩人前的小傳則曆來為人稱道。另外有個故事說,當年人民文學齣版社把《宋詩選注》編進建國後的一套古典文學選本從書裏,為瞭統一眉目,想把書名改成《宋詩選》,錢锺書不...  

評分

不做其它打算,《宋詩選注》其實特彆適閤照著季節的綫索讀。因為古代的詩人,生活在農業社會,而農業社會往往就是以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節點記錄生活的,而不是我們五一之後是十一。這種情況,在宋詩裏又十分嚴重(至少從此書看來),因為大體上,宋朝人比唐朝人呢,還是少瞭很多...  

評分

錢鍾書先生被譽為中國20世紀的“文化昆侖”,他的學問海涵地負,莫究涯涘,有“錢學”之專稱。錢先生治學強調“打通”古今中外、新舊雅俗,所謂“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體現得最為充分。其中,宋詩研究豐富多彩,展示齣“錢氏宋詩學”博通精思的特點。 ...  

評分

我不知道,在《宋詩選注》齣版之前,文學史是如何評價宋詩的。但是宋以後,宋詩似乎是一直遭到貶斥,明時,李攀龍編瞭本從商周到明的詩歌選本裏,中間從唐詩直接接到瞭明朝,裏麵沒有宋詩半點地位。到瞭清朝,宋詩地位纔逐漸提高。這是錢鍾書在前言中說的。可是日本京都大學...  

用戶評價

评分

本來想放鬆時治愈一下的。結果,迷惑瞭。。。。。這一本是錢老為編集子來湊數用的麼?。。。。。

评分

詩人小傳部分真是極好,注釋也有價值,且其間口吻有時候真是讓人想起圍城,吐槽起來的評論也是忍俊不禁。隻是某一主題下的作品比重略大,這也沒法苛責。南宋能寫齣好意思的詩人真是少,倒是喜歡薑夔,詞傢作詩也總有些好語言,選的幾首七絕都喜歡, 有的很靈,像晚唐。

评分

五十年代初版時的選注如果是這水平,那不能怪錢鍾書;日後再版還是(有意)不辨良莠不做修訂那真是編著者的鍋瞭

评分

這次就隻看注解瞭。

评分

錢鍾書學識淵博,妙語疊齣,於此可見冰山一角,哪怕寥寥數語,參差對照,也能勾勒所論詩人前後風貌。不過從其所參典故比例及論證方法而言,其所關注似不過文學藉貸及此呼彼應一端,且其標注羅列之法正落入黃山榖詩法“無一字無來曆”圈套。詩選中對貧農持同情立場、諷刺苛政的詩很多,肯定有一九五零年代政治氣候影響緣故,不過也可見宋詩跳脫旁觀審美、無限趨近平民生活上的普遍功力,已較唐前詩歌有大逆轉;而白香山之地位,雖少有提及,儼然置於古詩之重大淵藪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