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灵凤,1904年生,江苏南京人。早年就读上海艺术大学,二十年代开始以小说为主的写作,是创造社第二期著名作家。曾在上海主编《戈壁》、《幻洲》及《现代小说》等文艺刊物。
1938年,他南来香港,在此定居直到 1975年逝世。期间先后主编《星岛日报》及《立报》文艺副刊。著作转以随笔小品及翻译为主,并从事香港掌故、方物的开创性研究。
叶氏著作甚丰,小说集有《未完成的忏悔录》、《女祸氏的余孽》等;随笔有《天竹》、《白叶杂记》; 翻译有《新俄短篇小说集》等。
发表于2025-04-09
香港方物志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作为一个曾经的园林专业学生,虽然专业知识差的不行,但是观察绿植的敏锐度还是有的。走在街上,心虽然放空了,眼睛却没闲着,道路两边的行道树是杜仲,围合空间的绿篱是小叶黄杨;掉毛的是杨树,巨贵的是银杏…… 我既没有仔细观察过他们,也没有对他们的树形、花实产生过任何...
评分地方志一类的随笔,想要写好不太容易,首先作者的知识面要很广,民俗风俗文史掌故自不必说,还得有点博物方面的积累。其次,对美有独特敏锐的触觉。再就是趣味性了,这往往是这类文章的要害所在——知识容易有,趣味则往往是天生的, 就算能培养,也得从小钟鸣鼎食耳濡目染的灌...
评分初略看完,楼主作为一个生活在广州的北方人,看到叶老先生写的这本书,结合本身的生活实际,感到很有亲切感,特备是对香港风俗民情的描述,先将其中一段摘录如下: 木棉花尚有一点值得一提的:它开在树上的时候花瓣向上,花托花蕊比花瓣重,因此从树上落下的时候,在空...
评分 评分商务出的这一版的确是所有出过的版本里内容最丰富、配图最全面的一版,我在读的过程中乐趣多多,回忆满满。作者于一九三八年移居香港,在长达四十年的客居生涯里,一直从事写作和编辑工作。叶先生不是单纯对香港本土物种和风俗进行介绍,而是立足于严谨的自然科学知识,用优雅...
图书标签: 香港 叶灵凤 文化 博物学 社会 中国 HK 现代
《香港方物志》的文章记述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风物。叶灵凤表示这不是纯粹的科学小品文,也不是文艺散文,而是一种尝试,将香港的鸟兽虫鱼和若干掌故风俗,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和民俗学知识,将它们与祖国方面和这有关的种种配合起来,这里面有科学也有传说,用散文随笔的形式写成。
文人写博物,写四时风物也从古代的典籍和掌故中寻找支持,轻松好读。对写各种小鸟的部分不是很感兴趣,植物写的很好,可能因为见的太少了。学校图书馆旁边的行道树里面,混进了一棵开白色小花的灌木,每次路过都用力的闻,原来是含笑,“热带熟透的甜香蕉味”。但是还是不能分辨在小巴上看到的红色花,到底是凌霄,炮仗花还是野火花,雪厂街和冰块供应的历史很有意思,海星居然会吃生蚝。
评分第一次了解到叶灵凤这个人,夏衍说,他对香港的掌故下了很大功夫。 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那只会游泳的老虎真是有趣;香港也曾是害虫的天堂;可以当玻璃用的“明瓦”,周作人所写的乌篷船上做窗户用的可能就是“明瓦”吧!介绍了很多香港的动植物,比如说香港最美的一种鸟,蓝鹊。 我读的这个版本,没有插图。恐怕就是这本书最大的缺点了。(现在好像出了一种有插图的版本。)因为是集录而成的书,有很多地方会有重复。 总之,这本书用来了解香港的山川风物还是挺不错的。以后有机会我去看看有图的版本。
评分很有意思的一本书。知道了香港名字的由来,才发现原来以前东莞有“莞香”。小小的香港动植物物种如此丰富,且香港在很早以前对动植物的保护法令就相对的健全。因为是岭南人,对里面很多动植物名称也是分在熟悉,什么饭铲头、荔枝蝉、青皮竹…………
评分小品文 挺有意思的 对比现在的方物志,也算能在我们的香港旅行中认识真正自然人文的香港的点滴吧
评分小品文 挺有意思的 对比现在的方物志,也算能在我们的香港旅行中认识真正自然人文的香港的点滴吧
香港方物志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