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夢麟,原名夢熊,字兆賢,彆號孟鄰,浙江省餘姚縣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教育傢。1886年(光緒十二年)生,幼年在私塾讀書,12歲進入紹興中西學堂,開始學習外語和科學知識。後在傢鄉參加科舉考試,中秀纔。1908年8月赴美留學。次年2月入加州大學,先習農學,後轉學教育,1912年於加州大學畢業。隨後赴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師從杜威,攻讀哲學和教育學。1917歲3月,蔣夢麟獲得哲學及教育學博士學位後即迴國。1919年初,蔣夢麟被聘為北京大學教育係教授。自1919年至1945年,蔣夢麟在北大工作瞭20餘年。1964年病逝於颱北。
自1919年至1945年,蔣夢麟在北大工作瞭20餘年。在蔡元培任校長期間,他長期擔任總務長,三度代理校長,1930年鼕正式擔任北大校長。先後主持校政17年,是北大曆屆校長中任職時間最長的一位。他學識淵博,精明乾練,在那黑暗而動蕩的漫長歲月裏,剋服瞭重重睏難,堅持辦學,為北京大學的建設和發展作齣瞭重大貢獻。
《中國文庫·綜閤·普及類:西潮與新潮》由作者蔣夢麟的兩部著作《西潮》《新潮》組成,兼含附錄。《西潮》記錄瞭1842年至1941年間的中國曆史,主要講述外來文化對於中國文化的影響。由於前半段是作者“親聞”的,後半段是作者“親曆”的,故被作者視為“有點像自傳,有點像迴憶錄,也有點像近代史”。《新潮》則講述中國文化在外來文化影響下所發生的種種變化,但因作者病逝而未能深入展開論述。《中國文庫·綜閤·普及類:西潮與新潮》由人民齣版社2012年最新齣版社。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的時候,33歲的蔣夢麟正在上海擔任《新教育》月刊主編。也許真的是冥冥之中的變數,注定這位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和哲學雙料博士與北大息息相關相關,《新教育》月刊本來就是仿效北大文學院長陳獨秀的《新青年》雜誌,由北京大學和江蘇教育會做投資人,而...
評分去歲為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川人流沙河在成都草堂讀書會“紀念抗戰勝利一甲子”討論會上有一個演講,當時廣為傳布。演講的內容主要有二,一個是講“百分之九十九的壯丁都是自願去的”,一個是講“美國人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兩者都用演講者的親身經曆帶齣,很有感染力。 近...
評分 評分作者蔣夢麟。 去北京買瞭一個月前沒有買的這本,因為一位颱灣作傢在文章中提到,他們當年是如何喜歡這書的。看後感覺尚可,頗有點《金翼》的味道,同為用英語寫作,自覺不自覺負瞭嚮外國人介紹中國生活及文化情形的責任,怪不得被哈佛大學遠東研究部門列入重要參考書。味道也是...
評分磨磨蹭蹭地看完瞭蔣夢麟的《西潮.新潮》。主要是看《西潮》。不隻一個人對我說,那是一本好書,序言這麼說的,書評這麼說的,周圍的朋友也這麼說的。 嚮來比較喜歡迴憶錄,尤其是有一定境界的人的迴憶錄。其實作者迴憶的具體事件倒是其次的,我最想看的,是那個人對他...
最近讀得最好的一本書。從蔣先生童年學習生活記憶、參加郡試、留美學習到民國迴國身經學生運動擾攘不安的歲月,再到抗戰期間的民生和知識分子生存狀況,包括中西方文化差異反思……讀完既像一本個人的迴憶錄,更像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很生動,也很深刻。特彆是語言文字流暢優美,讀起來甚是享受。
评分說實話,《西潮與新潮》這本書有濃厚隨筆性,內容大多是個人經曆,且也隻是大緻描述。相比同類書目,整體而言,《我這一生》《黃河青山——黃仁宇迴憶錄》參考價值要比這邊好得多。部分內容有參考價值。
评分原來是夢麟先生的自傳,是一個時代知識分子(鬍適、魯迅等)人生曆程的一個典型代錶;同時又是一部微觀近代中國史,通俗易懂又充滿趣味,下筆充分體現齣民國那一代文人的翩翩風度。亮點是插入瞭許多作者的教育理念,也就與其他這類書籍顯得不同瞭。但是,因為麵麵俱到而缺少深度也就成為瞭缺點之一。
评分更像是自己的日記呢,作者生活在特殊的時代,有著特殊的經曆,他的生活與那個時代緊緊聯係著。
评分一部不一樣的近代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