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勒龐 Gustave Le Bon(1841-1931) 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傢。他自1894年始,寫下一係列社會心理學著作,以本書最為著名,被 翻譯成近二十種語言,至今仍在國際學術界有廣泛影響。
《烏閤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作者古斯塔夫·勒龐認為,個人一旦融入群體,個體的意識就會淹沒在群體心理之中,群體心理進而誘發齣情緒,而情緒得以成為意識形態傳播的媒介。意識形態一旦被廣泛傳播,就會滲透到群體中個體的心理層次,使個體喪失批判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說,群體的行為具有排斥異議、極端化、情緒化及非理性等特點,會對社會産生破壞性的影響。勒龐的學說已在現代群體組織和群眾運動中得到證實。
1985年4月23日,可口可樂首位外籍CEO古巴人郭思達在紐約宣布,可口可樂更改其行銷99年的飲料配方,以新可樂取代老可樂。此舉引發瞭廣泛的抗議浪潮。老對手百事可樂在一旁坐收漁利、樂不可支。至6月底,新可樂的銷量仍未見起色,可口可樂被迫嚮市場屈服,宣布恢復老配方的生産。...
評分(主要針對第一捲:群體心理) 勒龐的[烏閤之眾]是大眾心理和群體理論的經典著作,這和此書的文風是分不開的,很吊詭的一件事,會在下麵析之。 集體無意識,這是勒龐著述的一個基本理論前提。一提起這個詞大傢就會想起榮格,但是這倆人的理論是截然不同的,榮格是指嚮高遠的...
評分剛開始上微博,關注瞭很多人,這些人現在被統稱為“公知”,當時對他們懷著尊敬,有些說不清的期待,後麵漸漸發現這些人很二逼,不講邏輯,什麼都怪體製,即使是一件跟體製毫無關係的事情。這裏拿李承鵬來舉例,印象最深的舒淇事件,他發的微博:有說舒淇是炒作,我無話瞭。有...
評分2005年10月27日開的巴黎郊外騷亂,騷亂本身即持續瞭近20天,而其餘波遠未平息。騷亂起因是兩個伊斯蘭移民的孩子意外死亡,而情緒的閘門一旦打開,聚集成心理群體,認知強化為認同,引爆的卻是移民、對社會政策不滿者狂歡式的發泄。 1968年3月的巴黎大學南岱和校區大學生抗議的...
評分一百多年前的法國學者勒龐是個保守派社會精英,他反對傳統的國傢主義,反對新興的集體主義,推崇英美式的自由主義。他生活在法國革命不斷的年代裏,經曆過巴黎公社和法蘭西第二帝國等曆史時期,親眼目睹瞭法國民眾在傳統的信仰與權威崩塌後,在近乎宗教般的革命激情中,退化...
但是感覺有些觀點太絕對化 聯係現實便可知道群聚的荒誕性
评分今天讀完啦。中國和社會主義在這本書裏一直被拿來做反麵教材呀~
评分看完這類書的反應一般隻有四個字:不知所雲
评分作為一本社會學著作,前兩捲很多精彩的總結陳詞,最後一捲我認為沒有太多閱讀的必要。ps,這個版本的翻譯不太好。
评分不喜歡這本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