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1898—1970),20世纪蜚声世界文坛的德国作家,最重要的战争小说作家之一。他在一战中受过伤,战后创作了被誉为“古今欧洲书籍的最大成就”的成名代表作《西线无战事》。二战前,纳粹德国查禁并焚烧了他的作品,雷马克于是流亡瑞士,后移民美国。1967年,联邦德国授予他大十字勋章。
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主人公博伊默尔及其同学们在“爱国主义”口号的煽动下应征入伍,在前线绞肉机一般的阵地战中厮杀。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他们的理想与信念崩塌了,对生活的热情崩塌了,对世界的认识崩塌了。他们的眼中只有鲜血、残肢、碎肉、脑浆和毒气。活生生的同学和战友一个个阵亡,战场成为一个个无名士兵的坟茔。战争的恐怖与残酷,士兵对和平的渴望,展现给读者的是人类无泪的悲哀。最后,就在和平即将到来之前的一个宁静的秋日,主人公在前线阵亡。对战争的忠实还原及反思,使《西线无战事》成为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不朽名篇。
他于九一八年他于一十月阵亡,那一天整个前线是如此平静而沉寂,所以军队指挥部的战报上仅仅写着这样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一战的前线,让你感到生不如死。其实它并不是像保罗•博伊默尔这些青年们最初在学校里认为是去给国家请命的地方。他们在校长的鼓动下去...
评分 评分“在炮火底下软软和和地安睡” 赵松 过去100年里,关于战争的小说数不胜数。有歌颂英雄主义的,有民族主义情绪泛滥的,有弥漫浪漫主义情怀的,也有兼而有之的,当然,还有反战的。平心而论,在反战小说里,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无论是从写作意图、切入角度,还是从手法风格上...
永不过时的一本书,有血泪没有文艺腔
评分回忆一战都发生了什么,竟什么都想不起来,这历史学的…书中没有过多讨论战争的谁对谁错,而是深刻的表现了战争对士兵一生的心理创伤,一辈子都走不出的心理阴影,如果说交战双方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士兵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评分重读完毕
评分很久以前看过~ 我在想一战到底怎样改变了世界 至少是欧洲
评分永不过时的一本书,有血泪没有文艺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