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吉布·马哈福兹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埃及开罗杰马里那区的一个公务员家庭。他四岁时就被送到私塾学习《古兰经》,接受宗教启蒙教育。
1930年,纳吉布·马哈福兹进入开罗大学文学院哲学系学习,接触了西方各种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逐步接受了一些社会主义思想和科学观点。
1934年大学毕业后,他一边留校工作,一边为一些哲学杂志撰稿。他先后在宗教基金部、文化指导部等政府部门任职,曾任文学艺术最高理事会理事、电影局局长和文化部顾问。1970年退休后,他进入《金字塔报》编委会,任该报专职作家。
本世纪20-30年代的埃及正处于反帝爱国斗争的革命风暴之中,在家庭与社会的影响下,马哈福兹从一开始创作,便以明确的历史责任感,承担起了一个正直作家的责任。他最初发表的三部历史小说《命运的嘲弄》、《阿杜比斯》、《埃伊拜之战》都是表现爱国主义的。 40-50年代是马哈福兹现实主义创作阶段,发表了四部揭露社会黑暗、呼吁社会变革的小说《新开罗》、《赫利市场》、《梅达格胡同》、《始未记》。标志着他小说创作顶峰的三部曲:《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被公认为阿拉伯小说史上的里程碑。此后他还发表了《小偷与狗》、《道路》、《乞丐》、《尼罗河上的絮语》、《平民史诗》等作品。
他曾多次声明自己信仰社会主义和科学,提倡以科学反对宗教迷信,强调人要进行自我净化。
1970年获国家文学表彰奖,1988年获埃及最高奖赏——尼罗河勋章。1988年10月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阿拉伯世界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人。
发表于2025-02-02
两宫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三部曲采用西方常见的家族史的表现方法,通过艾哈迈德·阿卜杜·嘉瓦德一家三代人的经历,反映出埃及从一战末到二战时的埃及社会风貌。而这段时间也正是埃及开始独立运动的开始和高潮时期,二战后不久埃及便真正取得了独立。 小说以艾哈迈德的小儿子凯马勒贯穿始终,艾哈迈德...
评分 评分初中的时候看过纳吉布三部曲中的这一部,那一阶段的兴趣就是看各种充满异域风情的家族史般的古旧小说,它很符合当时的我想要的。 在学校图书馆借的,封面已经不记得了。但似乎也是很艳丽的色彩,像这样的鲜红。看完以后还想借其他两部,在外国文学的柜子里拼命找过,根本没有...
评分 评分你还记得这是怎么回事吗?你这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你想干什么?喊口号?喊什么口号呢?你只是想发出呼喊?可是呼喊谁呢?呼喊什么内容呢?你的心里在说话,你还听得见吗?你还看得见吗?这是在什么地方?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周围黑得不能再黑了,只有一种像钟摆那样有...
图书标签: 埃及 马哈福兹 开罗三部曲 小说 纳吉布·马哈福兹 诺贝尔文学奖 埃及文学 外国文学
纳吉布·马哈福兹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开罗三部曲”是他的重要作品。小说通过一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描绘了一九一七年至一九四四年埃及社会历史的种种变迁,每一部侧重描写一代人的生活,并以该代人居住的地区作为书名。作品颇似一幅埃及现代的风俗画卷。
第一部《两宫间》主要描写这个家庭的父辈艾哈迈德这代人的生活和他们经历的历史事件。艾哈迈德既是位重信誉、有爱国心的商人,又是个威严的家长。他在维护传统道德的同时,又以真主的仁慈和宽容为自己的声色作辩护;他的大儿子无所事事,沉湎于酒色之中;他的二儿子是个青年学生,在反对殖民统治的游行中献出了生命。
接近42万字,开罗三部曲一。1.译者有一句「他的手杖还未点击到楼梯上」,现在读的第二部里也是用的「点击」,还强调了这种「点击」声。在中文里,点击更多用在机械方面,所以觉着手杖点击这种组合挺有意思的,想知道原文里的词真的非得是点击不可吗。2.艾哈迈德在自我剖析时,说自己的肉欲没有兽性,也不盲目,它经过了人为改良和艺术熏陶。这个角色把宗教、欲望,道德之间的矛盾问题全部自洽了,这种自洽甚至说服了我,所以译者在导读里提点读者要注意的「双重道德」问题,并不是单纯的一个人只手遮天的双标,艾哈迈德是严密精美的人,而每次欲望先行的儿子亚辛显然是不符合他的审美的。3.作家好像不写「不好的人」,连一开始我一直骂蠢的艾米娜,都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了她的合理性。很奇妙的体验了。
评分大学图书馆。
评分翻译上佳
评分有点觉得男权、穆斯林、殖民、封建这些标签都不是很重要,人类的状态其实是更复杂深刻,更动人的。
评分精彩纷呈的家族历史小说!
两宫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