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1775—1834)是与蒙田并列的具有世界声誉的一大家.兰姆在他的随笔中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文风,那是个性毕露、披肝沥胆的——读了他的随笔,就了解了他的个人经历、性格和感受。因此,他说过:他的随笔集,不需要序言来介绍,因为他的每篇随笔都是自己的“序言”。他的文章写得文白交错、迂回曲折而又跌宕多姿、妙趣横生——这是由他那不幸遭遇所形成的性格,以及他那博览群书所养成的“杂学”所整个决定的。他的风格像是突破了重重障碍、从大石下弯弯曲曲发芽生长、终于开放的一朵奇花。他的随.笔写作,是把个人的不幸升华为美妙的散文作品。他常常板着面孔说笑话。两剿伊利亚随笔肿贯串着一种别人无从模仿的幽默感。这种幽默乃是一颗善良的心所发出的含泪微笑。
兰姆的散文早已成为经典。这经典中都写了些什么呢?什么都写,涉及人生与社会的各个方面:读书、论画、说牌、叙旧、怀古、言情、修传、拾轶……总之,社会百般无所不谈。但其精彩还不在其题材和内容,而在他在这些题材和内容里发掘了赋予了新的意义。他作品有鲜明的个人特色,高度个性化的吐属中包含了众多不同的声音,清浅通俗的表达中伴随着凝重文雅的情调,亲切易解的文句中而兼具着古香古色的气氛,日常现实的题材中凝聚着传统与文化的积淀,民俗与历史的联想,诗情与画意的沾润,因而比一般文人笔下的东西丰富得多,具有了多方面的广阔与厚度。本文是一件多彩衣,一具百宝箱,一座众生相的活画廓和一部最迷人心魂的有趣的散文集。
《伊利亚随笔集》在形式上和现在市面上新冒出来的大多数的随笔集一样:专栏、完全的个人秀、无需提出任何理论或者哲学作为山头虎皮。只不过它诞生的年代有些久远,不够时尚与新锐--这好像是现在的专栏作家最耀眼的标签。但一本18世纪的专栏集可以不停再版到现在这个世纪,而...
评分英文的“Essay of Elia”很像个核桃,读起来非常费劲,要努力敲开核桃的硬皮,才会咂出滋味来。
评分兰姆的《伊利亚随笔》,令我联想到费尔南多.佩索阿的《惶然录》。你看,伊利亚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兰姆,而伯纳多.索阿雷斯也基本上等同于佩索阿,而且,兰姆(伊利亚)与佩索阿(索阿雷斯)都曾是朝九晚五、兢兢业业的小职员,生活的年代虽然不同,大致轮廓却相当。可是,这两...
评分昨日晚饭后,先去了先锋书店,里面密密麻麻的书,感觉有点晕。现在我发现,我很喜欢在旧书店买书的感觉,在一大堆书中发现一本好书就如同艳遇一般。离开先锋书店后,去了对过的旧书店。我觉得这家旧书店的价格比较贵,所以许久未去了。在那里买了一本兰姆的《伊利亚随笔》,...
评分总会觉得人生无奈,天意弄人。冥冥中有力量掌控生活的轨迹,你用尽全力也无法挣脱。这样被控制一生,想起来就彻底心死。可对兰姆来说,竟又是另一番生机怏然。 这个十八世纪英国伟大的散文家,名字仅留在课本与文学史中,作品流传度更不及同学柯尔律治。可我还是庆幸好运能遇到...
隔
评分隔
评分隔
评分很想黑这一译本啊
评分很想黑这一译本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