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30年代的北平诗坛上,聚集了以卞之琳、何其芳、林庚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前线诗人”。他们接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潮的影响,融合中国传统诗学的优长,在“传统的”与“现代的’、“本土的”与“外来的”诗学传统之间,努力实践二者的对接,取得了巨大成功。本书重点考察“前线诗人”的诗歌理论观念与艺术创作风格。通过对“《荒原》的译介与‘古城’系列意象的塑造”、“晚唐诗热”、“‘纯诗’理论的追求与实践”等文学现象的论析,发掘了这一诗人群体在继承古典诗歌传统与接受西方现代诗潮之间的融合和再创造的实绩。
“前线诗人”的出现及其诗歌艺术特色的形成和发展,与20世纪30年代北平独特的历史文化环境密切相关。本书将文学现象置于文化视野,通过探讨外部文化环境对诗人群体的聚集及其文化心态的形成等方面的影响,引发了文学与地域文化之关系的思考。
嘻嘻 导师的书当然要好好读读~~~
评分真心不喜欢分析诗歌的书,也不喜欢研究诗。记不住诗的内容
评分真心不喜欢分析诗歌的书,也不喜欢研究诗。记不住诗的内容
评分嘻嘻 导师的书当然要好好读读~~~
评分还是很扎实的,特别是《荒原》一章和“纯诗”一章。抓到了“前线诗人”执着在中西缝隙间之时,仍然有“介入”现实的渴望。这一点也是张洁宇老师后来的鲁迅研究的重点。评论里提到太多的“我以为,我觉得”会让人觉得别扭,我想应该是她习惯的谦虚说法,大多数人一般转而使用“事实上,实际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