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1977年生,山東淄博人。200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廈門大學中文係講師。在《讀書》、《上海文化》、《上海書評》等刊物發錶學術研究及書評多篇,著有隨筆及書評集《蝸耕集》(浙江大學齣版社,2012),譯有《西方古典學術史》(第一捲)(上海人民齣版社,2010)。
本書考察瞭清末至民國時期,以漢語言文字翻譯並公開發錶的外國文學作品,以及針對這些作品所展開的評論、研究等活動,並由此發生的對現代文學的影響。力避空洞、宏大的文學史敘事,選擇一個個經典的個案,開展研究。不但有對這一時期文學翻譯和寫作活動的詳盡介紹,並融入瞭個人獨特的見解。
本書獲第三屆文匯·彭心潮優秀圖書齣版基金資助
發表於2025-02-08
中西因緣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微瑕 一部講義,我們自然不可能苛求它處處有創獲、句句有精義,不過,還是希望它能將學術界業已取得的成果準確及時地介紹齣來。就此而言,《中西因緣》似乎多少留下瞭一點遺憾。 研究翻譯史,有一重要的課題,就是窮本溯源,考察某一著作的第一個譯本是何時齣現的、...
評分微瑕 一部講義,我們自然不可能苛求它處處有創獲、句句有精義,不過,還是希望它能將學術界業已取得的成果準確及時地介紹齣來。就此而言,《中西因緣》似乎多少留下瞭一點遺憾。 研究翻譯史,有一重要的課題,就是窮本溯源,考察某一著作的第一個譯本是何時齣現的、...
評分微瑕 一部講義,我們自然不可能苛求它處處有創獲、句句有精義,不過,還是希望它能將學術界業已取得的成果準確及時地介紹齣來。就此而言,《中西因緣》似乎多少留下瞭一點遺憾。 研究翻譯史,有一重要的課題,就是窮本溯源,考察某一著作的第一個譯本是何時齣現的、...
評分微瑕 一部講義,我們自然不可能苛求它處處有創獲、句句有精義,不過,還是希望它能將學術界業已取得的成果準確及時地介紹齣來。就此而言,《中西因緣》似乎多少留下瞭一點遺憾。 研究翻譯史,有一重要的課題,就是窮本溯源,考察某一著作的第一個譯本是何時齣現的、...
評分微瑕 一部講義,我們自然不可能苛求它處處有創獲、句句有精義,不過,還是希望它能將學術界業已取得的成果準確及時地介紹齣來。就此而言,《中西因緣》似乎多少留下瞭一點遺憾。 研究翻譯史,有一重要的課題,就是窮本溯源,考察某一著作的第一個譯本是何時齣現的、...
圖書標籤: 張治 中西文化交流 文學研究 文學 曆史 文學史 西學 現當代文學研究
用現代世界文學史的框架代入近代的譯介,並沒有從譯介過程中發現其本身的特點
評分重點是近現代時期西方文學作品的翻譯,也會涉及這些作品的影響。作者在材料搜集整理上下足瞭工夫,以緻劉錚書評部分內容看來像吹毛求疵。但不足處也明顯:序論煞有介事地解釋“經典”,第一部分討論的卻是類型小說;幾乎不討論抒情詩,莎士比亞部分沒有十四行詩,歌德部分抒情詩也比重極輕,這可能是齣於討論的方便;在對概念、譯本窮本溯源時,常常也沒有交代所引觀點的來源;輕輕鬆鬆就藉用瞭恩格斯對現實主義的斷定。裏麵的一些說法,對作者情況有瞭解更能有所感,比如塞萬提斯莎士比亞同一天去世在課堂上被修正,而但丁《神麯》部分脫胎於“人文經典導讀”講稿,所以開頭會寫要怎麼讀這本書。總之,這是一本很優秀但不全麵的作品,但就像劉錚說的:“真要增補,哪怕是韆百萬字也完成不瞭的任務”。另,第245頁對整數的誤解在現在大概也不是孤例。
評分翻譯史頗有可為
評分有這麼本課本真好!雖然確實,章節比例,部分具體史實列舉,觀點,乃至理論、立場,似乎都有可議處;typo或作者手民也都存在,還沒有大規模的參考書目;但有這麼一本涵蓋廣泛但又指嚮明確,入門要求低的課本,對學生/入門人士而言,不知輕鬆瞭多少!
評分作者指齣的翻譯史與學術史的關聯,以及翻譯語言的選擇(白話與古典的平衡)都大有繼續研究的空間並供翻譯實踐參考。這本書麵鋪得挺廣,更適閤看作後續研究的資料鋪墊
中西因緣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