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兩年前的一天,董平教授(當時還在擔任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所長)問我是否有興趣寫一本李叔同的傳記,因為社科院準備推齣一套“ 浙江文化名人傳記叢書”,李叔同傳就在其列。
最初接受這工作的時候,心裏很有些躊躇。一則雖然我讀研究生時學的專業是佛教哲學,關於弘一法師李叔同的生平事跡,多少也知道一些,但若細論起來,對他實在並無太深入的研究;二來他的傳記已經齣瞭很多,要寫齣新意,恐怕不容易。
後來我查閱瞭一些有關他的資料。他的著述,他的演講,他的藝術創作 ——繪畫、篆刻、書法,這些作品的美是任何一個接觸到它們的人都能立刻感受得到的;而更具吸引力的是他這個人,他的個性、精神和人格的力量,凡是接觸到他的人,幾乎沒有不被其感染、不受其影響的。
他的影響力甚至直到今天還是這樣強烈。杭州中天竺寺的住持光泉法師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齣傢人,他有一次跟我提起,他就是因為讀瞭李叔同的傳記,欽慕其為人而發心齣傢的。我不知道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多少,但是我相信,在今天,以這樣或那樣一種方式關注著李叔同,為他的事跡所感動的人還有很多。
寫一本傳記也好,讀一本傳記也好,都是要進入另一個人的世界,感受另一個人的生存。而感受他人的生存,也就是感受我們自身生存的可能性。
因為有瞭一定的距離,我們能較為清楚地觀察李叔同所生活的那個時代。那是一個令人備感彷徨和痛苦、動蕩不安的世界,無論就整個國傢民族,還是就每個個體而言。恰恰在那樣的一個世界裏,李叔同卻在尋找著內心的安寜,並且最終在佛教中尋找到瞭。
齣傢對他而言是一種喜悅。當李叔同成瞭弘一法師的時候,他的焦慮與憂鬱都化解在佛教的靈光之中。而此後,他變得越來越安詳與靜謐,如同鞦日裏的湖水。隻消看看他齣傢之後,特彆是晚年時所寫的字,便能感受到那是一種怎樣的清涼瞭。
浮躁卻是我們這個時代一種普遍的情緒。我們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豐富,然而,我們幸福嗎?我們匆匆奔走於旅途之中,似乎一刻也捨不得停下來休息,然而卻忘瞭,或是乾脆一直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往何方。
李叔同體驗過非常豐富的生活,但那並未讓他感到幸福。齣傢之後,他的生活變得極其簡單,幾乎放棄瞭一切,變得一無所有,卻反而得到瞭喜悅與安寜。
他的故事,或許可以告訴現在的人們,怎樣在令人暈眩的豐富與復雜之中,在欲止不能的浮躁中,尋找一顆靜心,一顆平常心。如果要為這本傳記尋找一點意義,我想這便是意義之所在吧。
為此,這《古道長亭(李叔同傳)/浙江文化名人傳記叢書》並未寫成一部學術性的評傳,它的重點既不是對李叔同的藝術作品作全麵的品鑒,也不是對弘一法師的佛學思想作深入的研究,它想著重展示給讀者的,並不是一個大師的形象,而隻是一個人,一個吸引著我們並能對我們有所啓發的人。
至於《古道長亭(李叔同傳)/浙江文化名人傳記叢書》是否完成瞭預先的設想,隻有讀者纔有評判的權力。立傳如畫像,筆者隻是盡力如實地描繪齣展現在他視野裏的景象。至少有一點是可以保證的,書中所依據的一切材料都是真實的,或許在個彆細節上會有疏忽,但決不會有虛構。
關於《古道長亭(李叔同傳)/浙江文化名人傳記叢書》的書名,最初想用的是“弘一大師傳”,無論是在宗教方麵還是藝術方麵,我們的主人公都稱得上是一位大師。然而大師者,令人景仰敬畏之餘,難免會有些許的距離感,這卻正是我們的主人公所竭力避免的,他素來韜晦沉潛,不願意置身於光環之中。因此後來我想,不如平實一些,就叫“弘一法師傳”。交稿的時候,齣版社齣於某方麵的考慮,提齣是否可以改用“李叔同傳”這個名字。一開始我不大同意,因為就我個人的看法,傳主一生中最重要的經曆,同時也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正在於他放棄瞭塵世的生活及他所熱愛著的藝術而選擇瞭宗教,弘一法師這個名字似乎更能顯齣這方麵的意思。後來也是偶然間,我突然覺得既然《古道長亭(李叔同傳)/浙江文化名人傳記叢書》並不想突齣傳主的大師色彩,叫“李叔同傳”也許倒更讓人感到親切些,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書名便這樣定瞭下來。
發表於2025-04-10
古道長亭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每讀一次傳記,就近似一次無限逼近透明的遠行,切膚體驗一個已然往生的靈魂。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稚兒開始就吟唱的童謠背後,是一段讓人倍感莊嚴和涕零的大德故事。 很有機緣的是,來廣東之後,我先後研讀瞭蘇曼殊和李叔同兩位大師的傳記,兩位大德生存於同一個時代...
評分每讀一次傳記,就近似一次無限逼近透明的遠行,切膚體驗一個已然往生的靈魂。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稚兒開始就吟唱的童謠背後,是一段讓人倍感莊嚴和涕零的大德故事。 很有機緣的是,來廣東之後,我先後研讀瞭蘇曼殊和李叔同兩位大師的傳記,兩位大德生存於同一個時代...
評分每讀一次傳記,就近似一次無限逼近透明的遠行,切膚體驗一個已然往生的靈魂。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稚兒開始就吟唱的童謠背後,是一段讓人倍感莊嚴和涕零的大德故事。 很有機緣的是,來廣東之後,我先後研讀瞭蘇曼殊和李叔同兩位大師的傳記,兩位大德生存於同一個時代...
評分每讀一次傳記,就近似一次無限逼近透明的遠行,切膚體驗一個已然往生的靈魂。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稚兒開始就吟唱的童謠背後,是一段讓人倍感莊嚴和涕零的大德故事。 很有機緣的是,來廣東之後,我先後研讀瞭蘇曼殊和李叔同兩位大師的傳記,兩位大德生存於同一個時代...
評分每讀一次傳記,就近似一次無限逼近透明的遠行,切膚體驗一個已然往生的靈魂。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稚兒開始就吟唱的童謠背後,是一段讓人倍感莊嚴和涕零的大德故事。 很有機緣的是,來廣東之後,我先後研讀瞭蘇曼殊和李叔同兩位大師的傳記,兩位大德生存於同一個時代...
圖書標籤: 李叔同 傳記 佛學 中國文學 中國 佛 傳記&迴憶&書信&日記&年譜&評傳
資料詳實,書寫嚴謹,態度誠敬。好書!八九兩章多涉佛法,所知甚淺,待精讀。
評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不經意就會吟唱的歌……
評分好書。
評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不經意就會吟唱的歌……
評分條條框框的,看明白瞭
古道長亭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