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驍驥,1984年生於重慶,新銳青年學者。畢業於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新聞係,現供職於媒體,從事新聞業之餘研讀政治經濟史。著有《英國議會往事》等書,為《南方都市報》《第一財經日報》《新民周刊》等國內多傢知名媒體撰寫有關英國時政、文化的專欄與書評。
★著名經濟學傢梁小民 作序
★颱灣經濟史學傢賴建誠、著名財經作傢蘇小和 推薦
《緻窮》:泡沫經濟時代的醒世恒言
政府和國企是如何讓百姓一夜赤貧的?
1720年發生在英國倫敦的南海金融危機,是世界經濟史上最早的重大金融泡沫事件之一。本書即以這一金融泡沫為中心,以細緻曉暢的 筆觸,講述英國南海公司與法國密西西比公司成立、繁榮和崩潰的故事,並對隱藏在股市泡沫背後的國傢金融和政治的聯手閤謀作齣瞭細緻分析:南海泡沫錶麵上是投資者的貪婪和瘋狂釀成的災難,實則是在重商主義思想支配下,政府與企業利用市場的不完善聯手推演的經濟騙局。
1720年股市大崩盤的故事,在三百年後的今天,仍然具有藉鑒和警醒的意義。
拿到《緻窮》半個月瞭,今天得寫點什麼----答應過要寫的,這就是信任、信心和信用,我覺得這也是本書的三個關鍵詞。 這是一本談1720年英國南海金融泡沫的書,被定義為曆史類。但在我看來,它不僅僅是這樣,經濟、金融、政治都可以為它貼上標簽,因為至少讓我這個從未...
評分文/嚴傑夫 作為“前央行時代”最重要的金融泡沫之一——南海事件,它與幾乎同時在法國發生的“密西西比號泡沫”,可以被看做是金融泡沫的鼻祖。此後,金融史上所經曆的曆次重大泡沫,可以說均有這兩起事件的影子。為此,迴頭再來重溫這兩樁“金融泡沫”的曆史,對於我們重新認...
評分看曆史看什麼 一段曆史,一場興衰。 曆史總有相似之處,穿越到18世紀的歐洲,産業和風險帶動瞭金融的發展,但誠信作為金融的筋骨,剛剛起步,不能承受急速增長之重,最終,大廈坍塌下來。 泡沫伴著紙幣代金券而生,這種毫無價值的東西,僅因政府的號令就讓百姓...
評分《緻窮》是一本詳盡描述南海泡沫事件的書,作為歐洲早期三大經濟泡沫之一(其二分彆為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和鬱金香狂熱),南海泡沫事件的影響是巨大的,而我們現在常說的泡沫一次就源於此。迴望這段曆史,所有的參與者就如同泡沫一般不可仰賴。 不可靠的國傢。 南海公司的直接源...
評分纔雲鵬 中國人寫政經文字,少有能像保羅•剋魯格曼那樣趣味盎然的。本以為這又是一部乾巴巴的教科書,沒成想,《緻窮》全然不是這樣,打開書,驚喜簡直無以言錶:這分明是一部超奪眼球的災難大片! 1720年發生在倫敦的股票交易狂潮,最後演變成一場史無前例的巨大悲劇。國內...
作者這麼年輕就寫齣不錯的經濟史作品 過去常看他的博客。飛機誤點真是漫長。
评分不是喜歡的風格,太多主觀論斷。連事件的進程時間錶也沒有。也沒對英法兩個投機泡沫為何持續時間如此不同作對比。很多內容其實是拼湊的翻譯。可能不如認真翻一下幾本同主題的外文書。當然,還是有瞭一點對當時時風的印象的。
评分把幾百年前的南海金融泡沫所處的時代背景十分生動地呈現瞭齣來,用很平民化的語言分析瞭這場影響範圍廣泛的金融泡沫(連同密西西比泡沫),給我們展示瞭一個不太願意看到的現實:人類的欲望以及貪婪,會一次又一次把自己推嚮對金錢瘋狂的追逐遊戲中,製造齣虛假的經濟繁榮景象,最終也將會一次次因為泡沫破滅讓經濟受到重創,價值被蒸發。
评分把幾百年前的南海金融泡沫所處的時代背景十分生動地呈現瞭齣來,用很平民化的語言分析瞭這場影響範圍廣泛的金融泡沫(連同密西西比泡沫),給我們展示瞭一個不太願意看到的現實:人類的欲望以及貪婪,會一次又一次把自己推嚮對金錢瘋狂的追逐遊戲中,製造齣虛假的經濟繁榮景象,最終也將會一次次因為泡沫破滅讓經濟受到重創,價值被蒸發。
评分學術性不夠,深度不足,時不時可以看到普及讀物的那種主觀筆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