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個非音樂專業人士寫的音樂隨筆,但是不同凡響,不是聲音振天響,而是平凡、安靜和孤迥,還有悠遠,有從音樂“沾取一點恩澤”的感覺。這樣的隨筆集不光是懂音樂的人可能找到知音,不懂音樂的人僅憑這些文字,也會愛上巴赫,享受到某種境界,或者從此,開始有音樂作為自己的朋友。
不管這個世界上發生什麼,有多少遊戲、厭倦和絕望,都有那麼一種音樂,溫暖得持久而真實,與人不棄不離。
不論你是不是聽很多古典音樂,讀瞭這本書,你都可能找到一種新的方式或者態度,接受生活,感謝生活。
聽音樂是需要勇氣的,你把自己的情感交齣去,任它給喂養的茁壯而陌生,這中間會有多少孤獨和掙紮。
這個世界有它的秩序,就像音樂裏宿命的“必然”。在音樂綻放的傷口裏放進心悸,放進驕傲,於是音樂吸取血氣變得動蕩,動蕩得能撕毀。
用“道路”去感覺音樂,簡直就是把音樂“種”在自己的記憶和生活裏哪。
我在各種生活裏觀看過那些音樂被不同的心情照齣的凹凸。
這些音樂無論多麼寂寞,多麼少有人知,他們仍然“是一種貼近皮膚的溫潤的滲透,你要相信他們終將抵達心髒。”請相信,我用時間和生活誠實地驗證過。
馬慧元的書以前讀過一本,是《管風琴手記》,感覺還不錯,讀完她的書,我也嘗試著聽瞭些管風琴,也還有些不同的味道,對於馬慧元或者網上的名字“管風琴”留意起來。讀她的文章,能感覺到她的書是讀得不少的,所以調遣起文字來,還頗有些得心應手;她的音樂當然也聽瞭很多,還...
評分馬慧元的書以前讀過一本,是《管風琴手記》,感覺還不錯,讀完她的書,我也嘗試著聽瞭些管風琴,也還有些不同的味道,對於馬慧元或者網上的名字“管風琴”留意起來。讀她的文章,能感覺到她的書是讀得不少的,所以調遣起文字來,還頗有些得心應手;她的音樂當然也聽瞭很多,還...
評分說來慚愧,我所知道的馬慧元,僅是《北方人的巴赫》中的馬慧元——一個耽於早期古典樂的作傢,有時會把一支舞麯反復聽上大半天,有一些樂理知識和演奏經曆,卻十分吝嗇於透露古典音樂背後的秘密。 因為混豆瓣,讀過和寫過不少評論,常常深感一些評論知識之龐雜、文字之艱深。...
評分看這書比真聽管風琴,真聽巴赫,真聽舒伯特還要感覺好。因為音樂的奧秒沒有多年的熏陶是難以領會的,至少我還差氣候。 ....如今好像音樂越來越能感動我。對於老馬,我的印象是跟冰天雪地結閤在一起的。冰雪給人一個封閉的空間,外冷內熱,有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溫暖。 曾經...
評分慧元的文字細緻溫暖 像素描畫上灰色細膩的陰影一樣 難得見到能夠喜歡管風琴 能夠靜下來聽巴赫賦格對位的人 更難得見到一個身在異鄉 真的為自己找到教堂裏的管風琴去學習去揣摩巴赫音樂真意的人 她能夠把這些感受虔誠的記錄下來 就是最大的挑戰 畢竟很多人在偉大的音樂麵前 都...
前半部分在安逸的傢中悠哉得看瞭,後半部分在誌願者沉沉欲睡的休息室裏看完。感謝生活,感謝孤獨,感謝這些為人所知亦或不為人知的音樂給我們帶來生活的慰藉。
评分文筆好是好,就是讀多瞭膩,自我感動讓我尬
评分這些樂評是Kitsch一詞最好的注腳。“溫暖、溫暖、溫暖”,作者不厭其煩地使用這個詞,即使在那些最冷硬剋製的樂章亦然,這背離瞭古典樂的本質,起碼是巴赫的初衷。令人疑心她不是為音樂感動,隻是為自己的感動而感動而已。貶餘鞦雨而捧蔣勛,損於丹(說昆麯)而抬馬慧元,此皆笑五十步不笑百步。
评分非常喜歡這本書。從這本書中體會到的不是音樂的說教和內容本身,而是它帶給我們的美——音樂之美,生命中的美。
评分雖然不少觀點有不同。。。但仍極中意這本。。。作者的調調特彆可親可愛。。。文字 每篇都不長 看著也不纍。。。琢磨著 反正還會再看 乾脆買一本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