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伊斯特利为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1985年他荣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世界银行、全球发展中心和国际经济学研究所任职。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发展和增长、发展中国家的微观经济学以及政治经济学。
发表于2025-02-03
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有人统计过,经过这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均GDP在世界上的排名重新返回了1900年时的排名,大约第一百位。目前国内外经济学家都把目光集中在中国近20年的快速发展上,而很少讨论1900年到1980年中国经济是如何在迷雾中求索的。 作者首先向读者介绍了一些关于贫穷的常识性错...
评分按照凯恩斯的“自信”,政治学家、商人、芸芸众生其实都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同时,本特利也提醒世人,业余经济学家是非常危险的。两个截然相左的观点都揭示出经济思想的巨大力量,不过凯恩斯所说的是一种经济学帝国主义,而本利特则想表明,经济学给社会带来的后果有可...
评分作者在世行专门做欠发达国家的扶贫工作,见多识广,有不少经验之谈。按照作者的观点,没有合适的制度安排,无论投资,贷款,引进技术或是豁免债务,对后进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无济于事。这一观察与德索托《资本的秘密》以及《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的结论是相通的。没有合适的制度...
评分很多农民往往会在财政补贴和努力耕种之间权衡,而不是像政策的美好愿景那样越补贴越努力,甚至于在北方的一些农村,需要村干部亲自蹲在田间地头没日没夜的监督,才能完成相应的农产品产量。农民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往往是现实而短视的,也缺乏应有的格局,你会发现很多农户人家比...
评分“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威廉•伊斯特利 这样的反应可能是善意的(well, 使大多数人受益的),也有可能是充满恶意(社会性的、遭众人反对的)。不幸的是,它最终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比如穷国更穷,恶人更恶,因而贫穷的地方充满了权力寻租的迫切需求。 首先需要询问的...
图书标签: 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经济 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 经济增长 伊斯特利 增长理论 全球化
经济增长和扶贫问题具有全世界的共性,具有一般性的规律。中国自然也在其中。“把激励搞对”既是我国经济改革成功的经验,没有“把激励搞对”也是目前许多问题的症结。——钱颖一(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教授)
所有抗议自由贸易大学生都应该阅读这本优秀的著作。伊斯特利不仅展示了发展过程中简单经济模型的力量,而且向我们描述了官方援助令人失望的历史。本书文字优美,分析透彻。——保罗·罗默(Paul Romer)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
威廉·伊斯特利对经济学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本书以现实主义的视角探讨了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如何使最贫困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罗伯特·索洛(Robert M.Solow) 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
自二战结束以来,经济学家就开始了热切的寻宝之旅,希望可以找到灵丹妙药,让众多的欠发达国家也能像欧洲和北美的富国一样富有,让那里的穷苦大众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许多次,他们都以为找到了这样的灵丹妙药,从外国援助到外国直接投资,从扶植教育到控制人口,从根据改革状况提供贷款到根据改革状况见面贷款。不幸的是,所有这一切都没有收到预期效果。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是经济学家们顶礼膜拜的经济学出了问题,还是经济学家们提出的药方出了问题?
在本书中,作者根据自己对发展中国家实际情况的深入研究,考察了经济学家提出的各种药方及其所依据的经济理论和模型。他认为,问题并不是经济学的错误,而在于被经济学家们奉为灵丹妙药的种种致富之道违背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即所有的经济主体(个人和企业、政府官员甚至援助机构)都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作者将现代经济理论和他在世界银行的工作见闻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提供了一本通俗易懂、风格独特而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书。
你知道,这种是读书笔记才会要求读的书,经济增长理论这个东西我从来就没觉得靠谱过。
评分作者的视角很不一样。他认为“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一味的扶贫如饮鸩止渴,而适当激励机制才是根除贫困的良药妙方。
评分经典的发展经济学著作,实务性好
评分还是那句话:经济学家当上帝,一不小心就会自己拉屎自己吃。
评分探寻增长之路确实要小心
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