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贝克尔 (Carl Lotus Becker 1873-1945),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曾任康奈尔大学教授、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美国科学院院士,受业于“边疆史学”代表人物F.J.特纳,为“进步派”史学阵营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者 何兆武,1921年生于北京,原籍湖南,西南联 大历史系毕业。曾任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多年致力于中国思想史、西方思想史、历史哲学的教学与研究。译述康德、卢梭、罗素、帕斯卡、孔多塞等西方思想家的学术经典20余种。
卡尔·贝克尔是20世纪前半期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曾任美国历史学家协会主席。本书旨在研究启蒙运动思想的基本特色。
作者提出,启蒙思想家们并不像人们一般所认为的那样理性,而是以现代的思路重建了一座思想上的,有似于基督教神学奥古斯丁那样的天城。本书已成为思想史上研究启蒙运动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其实是合集,除了《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以下简称天城)还包括了卡尔·贝克尔另外两篇文章。但我这里仅仅只是针对《天城》而言。 《天城》让我想起了邓晓芒的一篇论文,名字忘了,但二者明显有联系(说不定我就是在邓晓芒的那篇论文里知道了这本书),邓文的主要意思...
评分老师推荐的 第一章叫舆论的气候 看过这章以后便爱不释手 果然是好书 18世纪哲学们以为自己是摒弃上帝的理性主义者 其实他们远不是 只不过从一个城跳到了另一个城 高中时期历史书上学过关于启蒙思想关于理性主义 这本书中作者表达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 作者(包括译者)文笔很好 ...
评分贝克尔认为,18世纪启蒙运动的哲学家们(Philosophe)的所谓“理性时代”是以新的材料(如人道)来重新建筑另一座中世纪奥古斯丁式的“天城”/“上帝之城”,对旧传统的破除并没有另辟蹊径使用一套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而是在比如将上帝置换为后世、重视经验事实这些过程中发展出...
评分这本书其实是合集,除了《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以下简称天城)还包括了卡尔·贝克尔另外两篇文章。但我这里仅仅只是针对《天城》而言。 《天城》让我想起了邓晓芒的一篇论文,名字忘了,但二者明显有联系(说不定我就是在邓晓芒的那篇论文里知道了这本书),邓文的主要意思...
评分老师推荐的 第一章叫舆论的气候 看过这章以后便爱不释手 果然是好书 18世纪哲学们以为自己是摒弃上帝的理性主义者 其实他们远不是 只不过从一个城跳到了另一个城 高中时期历史书上学过关于启蒙思想关于理性主义 这本书中作者表达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 作者(包括译者)文笔很好 ...
在贝克尔看来,启蒙运动无论如何算不上革命性的运动,它和奥古斯丁所做的工作相差无几,只是更加善于包装自己。理性化的不彻底性让“哲学家们”取代教皇成为信仰的前提。而从圣书转向自然,不过是遵循上帝启示的另一种路径,它通过让哲学从元思想变为工具,从而使普通人成为哲学家,神化了自然。于是,“哲学家”代替史学家进行历史书写,带着启蒙的目的去“挑选”历史而非通过层层史料“撰写”历史。这一切都导致了对于未来的无限乐观,是大革命中无序思想的滥觞。思路比较新奇,但总归透露着新史学的傲慢与偏见
评分这本书里能看到后来很多耳熟能详的观点的雏形,像是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启蒙主义的后世对基督教天堂观念的取代(乌托邦取代天堂),福柯的断裂和话语等。但是作者这些观点更多属于想法,还没有充分加以论证。
评分确实是本研究启蒙的经典著作。
评分第二章是比较精彩的一章,以史解人,18世纪的Zeitgeist风华毕现
评分写历史的地方写的好,写哲学的地方写的差,相对主义色彩太重了,而看不到一些根本性的变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