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伯倫(Kahlil Gibran ,1883-1931),黎巴嫩詩人、小說傢。曾留學法國,後短期僑居美國。作品多歌頌自然景色和愛情,流露感傷情緒。詩集有《淚與笑》、《行列聖歌》、《先知》等。長篇小說《摺斷的翅膀》反映東方婦女的悲慘生活。除文學創作外,也擅長繪畫。
錢滿素,江蘇無锡人。1968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係,1981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碩士學位,1986、1992年獲美國哈佛大學曆史碩士學位、文明史博士學位。曾任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市政協委員。現在為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江蘇省政府重點學科英語語言文學學科帶頭人。錢滿素長期從事英美語言與文學研究。齣版專著《愛默生和中國——對個人主義的反思》、《美國文明》、《美國文明圖庫》,編著《美國當代小說傢論》、《我有一個夢想》、《紀伯倫全集》(英文捲)、《我,生為女人》、《歐·亨利市民小說》、《韋斯特小說集》。論文集有《飛齣籠子去唱》,譯著有《審判》(閤譯)、《先知》、《沙與沫》。
當真和善以如此美的方式道齣,難道還需要將它們納入某種理論的範疇去進行詮釋嗎?每一位讀者都不僅像汲取陽光空氣那樣自然地去品味紀伯倫的智慧和境界,去體驗自己內心的渴望與滿足。
很久以前偶然的的買瞭這本書,誰不齣的契機。白白的書皮在一大摞五花八門的的書架子上,它並不是在很顯眼的位置,然而我停下來,踮起腳尖很吃力的把它拿瞭下來。 最初我本沒有注意到它的語言和內容有多搶眼,吸引我的是英文和漢語相互對應的排版,那時候我甚至到...
評分初讀紀伯倫時剛上中學,《沙與沫》起的作用就和《讀者》或《意林》上的語錄差不多。比如:“人生的意義不在於他獲得瞭什麼,而在於他想獲得什麼。”“真怪,渴望某些快樂,正是我痛苦的一部分。”“真正自由的人是那有耐心忍受契約負重的人。”多勵誌呀,不是麼? 當然,更多的...
評分人們告訴我,在群山懷抱的森林裏,隱居著一位年輕人,他曾是兩河對麵一個大國的國王。人們還說,他完全自願地離開瞭王位,離開瞭他可以稱頌的江山,而寄身於荒山僻林。 我想,我要去尋訪此人,探究他內心的秘密,因為能夠捨棄王國的人,必定比王國更加偉大。 當天,我...
評分《先知 沙與沫》 +《北歐雜貨私設計 斯德哥爾摩創意現場》 冰心老人說:"一般說來,年輕時都會喜歡泰戈爾,而年紀大瞭,有瞭一段閱曆之後,就會轉嚮紀伯倫。" 現在纔慢慢理解。 泰戈爾傳遞純美、天真、浪漫,而紀伯倫則更多地通過美麗傳神的文字感化心靈,引起思考。 沒有...
寜靜的緊湊和微細的放寬。
评分靜靜的小書。總是在夜闌人靜的時候翻起。
评分最喜歡的一段是: 接著一位學者說, 請講講言談.
评分How noble is the sad heart who would sing a joyous song with joyous hearts.
评分寜靜的緊湊和微細的放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